一、目標引領
具體目標
1. 掌握“炫耀、稱職、滑稽、頭銜、呈報、陛下、精致、勛章、賞賜、御聘爵士、駭人聽聞、隨聲附和”等詞語的讀音及詞義
2. 在分角色朗讀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語言感受力
二、教材引領
聚焦重點:整體感知課文情節脈絡。
破解難點:對于借助夸張、想像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三、學法引領
思想方法:朗讀感知法、
四、學程引領
學程之一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炫耀( ) 稱職( ) 滑稽( ) 賞賜( ) 爵( )士 御聘( )
駭人聽聞( ) 隨聲附和( ) 勛( )章 欽差( ) 妥當( )
2.給下列詞語釋義:
滑稽:
駭人聽聞:
隨聲附和:
稱職: 精致:
呈報: 炫耀:
3.了解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文學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寫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像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安徒生童話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乃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
學程之二
問題研究
速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自由舉手回答)
1. 這篇課文以什么為線索,誰為中心人物展開故事情節?
2. 有關童話故事的主要情節如果用一個字來勾連的話,你會選用哪幾個字呢?
皇帝( )新裝---騙子( )新裝---君臣( )新裝---游行( )新裝---揭穿( )新裝。
據此,把課文分成5個部分:
引子( )
開端( )
發展( )
高潮( )
結局( )
3.請一位同學照此順序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情節完整,語言連貫,口齒清楚,態度大方。說得簡要明白。
4.你認為哪個情節最精彩?為什么?選擇這個情節組內分角色朗讀。
(1)旁白:語氣親切、自然,語調平緩。 (6)騎士們:隨聲附和。
(2)皇帝:語調傲慢、神情自負。 (7)典禮官:討好皇帝,語調溫柔
(3)騙子:油腔滑調,阿諛奉承。 (8)百姓們:不敢說真話,心里明白。
(4)老大臣:老于世故,語調遲緩,故作鎮定。 (9)小孩子:天真單純,高聲叫了出來。
(5)誠實的官員:故作姿態,語調低沉。 (10)小孩的父親:說話坦然,但聲音較低。
互動生成(獨立完成,小組擇優推薦)
你覺得皇帝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從文中找出依據。(不得少于三點,找出課文原句,然后再分析)
學程之三:
總結提煉:《皇帝的新裝》是一篇享譽世界的童話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質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裝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盡致。讀過之后的笑聲,恰是對以皇帝為首的一伙丑類的諷刺。
課堂檢測
1.下列句子不是心理描寫的一項是( )
A.“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
B.“我要派我誠實的老大臣到織工那兒去。”
C.“我什么也沒有看見!”
D.“我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
2.童話通過豐富的想像和夸張來敘寫故事,表現主題。指出下列句中沒有運用夸張手法的一句是( )
A.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談論著這美麗的布料。
B.他們裝作從織布機上取下布料,用兩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陣子。
C.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
D.(他們說)“這些衣服輕柔得像蜘蛛網一樣,穿的人會覺得好像身上沒有什么東西似的,這也正是這些衣服的優點。”
3.皇帝之所以不穿衣服在街上游行,因為他相信騙子的話(多項選擇) ……( )
A.他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
B.這些衣服輕柔得像蜘蛛網一樣,穿的人會覺得好像身上沒有什么東西似的。
C.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D.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鞏固提高
1.完成練習冊的題目
2.請同學們就下面設定的情境,展開大膽想像,對故事情節進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補,體會童話想像豐富、情節生動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個大臣來報重要軍情 (想像一下,皇帝的反應)
(2)老大臣走后,兩個騙子 (想像一下騙子會說什么)
(3)城里的人們都在怎樣討論這種神奇的布料。(說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到新裝后,回到宮里 (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宮中 (想像他會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沒有把真話說出來(事情會怎樣發展?)
皇帝的新裝(第二課時)
一、目標引領
具體目標
1. 學會運用對比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方法
2. 進一步感知課文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材引領
聚焦重點:感知人物形象
破解難點:對于借助夸張、想像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三、學法引領
思想方法:合作討論法
四、學程引領
學程之一
自主學習
共同回顧課文的故事情節
成果展示(上一課的作業2)
各組選擇和自己組號相對應的一題,派一個代表展示
問題研究(小組討論,第一組1,第二三組2,第四五組3,第六組4,展示在黑板上)
1. 騙子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2.皇帝想去看新衣織得怎樣了,但又不敢親自去看,這時作者重筆寫他的心理活動,這些心理活動說明了什么?
3.大臣、官員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場面相同,但寫法卻各不相同,它們不同在哪里?(從人物描寫的方法角度思考)
4.這場騙局是由一個小孩兒說出真相,這說明了什么?
學程之二
問題探究
1. 讀完課文之后你覺得誰最是可笑的?誰是最可恨的?誰是最卑鄙?誰又是最可愛?(找出證據來)
2.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騙子行騙為什么一路綠燈?
3. 理解文中夸張和想象的運用(找到相關的語句并做分析)
4. 對于這篇童話的主題,你怎么認識?如果說它僅僅是揭露了皇帝及大臣們的丑惡靈魂,你如何看?
學程之三
拓展訓練
1.給本文寫一續篇,大膽想象,合理夸張,且能自圓其說。
葉圣陶續寫
那個光著身子的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惱羞成怒,當場宣布:“誰再說壞話,立即處決!”結果四五十人被就地處死。從此,皇帝再不穿別的衣服。有一次,他的愛妃陪他喝酒,無意間講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臟了!”另一次,一位大臣辭職后說:“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殺。有一次皇帝巡行京城,因為經過的街道多,說笑的老百姓也越多,皇帝竟殺了一千多老百姓。有一個慈心的老大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想了一個辦法,去對皇帝說:“您向來喜歡新衣服,還是另做一套新的換上吧!”可是皇帝硬說這套神奇的衣服永遠不會舊,把他關進了監獄。終于有一天,皇帝要殺老百姓時,大家一起撲上去打皇帝,兵士和大臣也傾向了人民那一邊,皇帝身體一軟就癱倒在地上。
于是大家就推舉那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就當上了皇帝,造福于民!
你的續寫:
2.比較《皇帝的新裝》與西班牙民間故事《盧卡諾伯爵赤身裸體的國王》,體味安徒生創作上的匠心獨運。
故事梗概:
從前有三個流氓來見一位國王,說他們是織布的能工巧匠。他們特別會織一種料子,這種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見,只要他有一個世人公認的父親,他又真是這個父親的兒子。但誰要不是他想像中的父親的兒子,那他就看不見。這使國王大為喜歡,因為他以為借著這種紡織品的幫助,可以知道自己的王國里,哪些人是法定父親的兒子,哪些人不是。這樣,他便能調整王國中的許多事情。因為在摩爾如果他們不是父親真正的兒子,便不能繼承他們父親的遺產。于是他下令召那三人進宮來工作。三人告訴國王,確保不搞欺騙,可以把他們鎖在皇宮里,直到織完那段料子。這使國王非常高興。國王由于對新布的“圖案”和“色彩”什么也看不出,被一種死亡般的恐怖震驚了,因為他相信他不可能是他認作父親的那位國王的兒子。他穿上了那看不見的衣服,騎著馬在城中巡游,虧他運氣好,那時正是夏天。
最后是一位照管御騎而自身又不擔心損失什么的黑人走到國王跟前,說出了真話。
明確:《皇帝的新裝》同原型相比,有三處重要的更動:一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原作中的皇帝只是在故事情節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缺乏典型性,而安徒生童話中的皇帝則是一個典型形象。二是原作中說凡是私生子看不見衣服,安徒生把它改為“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笨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三是原作中由一個沒有財產繼承權的黑人來點破真相,安徒生則通過一個孩子之口來戳穿騙局。后面的兩處改動,加強了童話細節描寫的典型性。總的說來,《皇帝的新裝》中的這些改動,使人物塑造和細節描寫更加典型化,這樣就增強了作品的教育性和藝術魅力。正因為如此,所以直到現在,人們批判那些自欺欺人的行為,往往還要引用那個沒穿衣服、還自以為穿得很漂亮的皇帝的愚笨相來作比喻。
學程之四
總結提煉
一場鬧劇,以騙開場,以騙收束,圍繞“新裝”,刻畫出封建統治階級上層人物的荒誕、可笑,揭露他們的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笑聲過后,留給我們的卻是嚴肅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保持純真的童心,不虛偽,不說假話,敢說實話,敢說真話,讓我們的社會保持純凈,這就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了。
鞏固提高
1.完成練習冊相應題目
2.預習下一課文
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