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瑤
文明其精神的同時,還要野蠻其體魄。浩淼的大海能否稀釋我的憂傷,那即將升起的一輪降紅日又能否燃起我即將熄滅的信心之火。在現實世界里找不到鼓勵的我,關起門來開始閱讀詩歌和勵志叢書。不知道算作是逃避亦或是為了尋找精神上的支撐。一切的一切總歸于平淡,還有什么值得我去回味呢?是知識?是情感?還是僅僅為了紀念、為了忘卻的記憶?對于這個在我人生中的關鍵年月里一直困惑我許久的話題,我無法給予一個明確的的答復,說的詩意一些就是我疑惑了,在這個年輕的歲月。
記得在《圣經》中的《創世紀》里有記載:
神說:“要有光!庇谑蔷陀辛斯狻
神看到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
在神看來一切都歸于自然,一切都歸于平等。所以要記住在做任何事情時,我們首先是在自然之中的生活者。在人生中的許多次抉擇中,我們要始終保持一份謹慎與執著,一份樂觀與激情,一份勇敢與斗志。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只有當我們盡力去找尋公平時,它才會取得文字及其精神上的意義。
在處理諸多問題時,即使是再糟糕的境地,也要始終堅信我成功的幾率是百分之百,也絕不能想我會失敗。坦白地講,這只是一種心理激勵法,其奏效程度隨個人的心態決定。真正聰明的人有自己的理念,有很強的時間觀念,這是與其他人群相比最為突出的一個體現。其次,還有一點值得關注,效率的最大化。把握住一點:什么樣的理念是最先進的,誰擁有這些最先進的理念誰就占據了主動權!
一切的舉動都有理由,一切的結果都有來源。自然界周而復始的運行都有一條法則去遵循,而此法則就是:因果關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都不能逾越它而存在,但為什么有的結果會很美好而有的又會很糟呢?我認為是我們所持有的心態,我說過,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兩個層面,一為美好,二為惡劣。智者以樂觀心態對待事物,而愚者則相反。無論什么年代,什么社會背景都要分好壞、善惡。所以,要做好還是做壞,完全由自己決定。
不妨送自己一句話:分清主次,把握生命,做一個品質高尚,有真才實學的幽默樂觀,激情成功的人。一種精神態度取決于一種生活習慣。能力高低不完全由個人修養決定,但心理素質直接決定未來發展。退一步說,個人未來的發展空間是由一個人的胸懷、知識儲備、心理素養、文化道德共同定義和拓展的。
上帝與我同在!
張玉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