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超
教學目標:
1、了解伏爾泰對人類歷史的卓越貢獻,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貢獻。
2、 體會雨果充滿激情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3、朗讀練習,在朗讀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諧、和平、正義等思想的熏陶。
教學方法:朗讀、置疑、討論、合作、探究
重點 : 通過朗讀和背誦,體會雨果充滿激情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難點 :學生對時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啟蒙運動在西方歷史上的重大意義,因而很難理解雨果對伏爾泰的高度評價、對啟蒙思想的當代闡發,很難激起感情共鳴。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激發探究興趣
伏爾泰逝世已經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們還在紀念他。雨果說,他是永生的。著名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這首詩中也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種矛盾關系是如何轉化的呢?文中還說,“到伏爾泰,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伏爾泰,一個響亮的名字,他的光芒來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請同學們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講述伏爾泰的故事。(結合練習四)
二、調動積累,實現資源共享
1、伏爾泰:法國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歷經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目睹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深刻預見革命必將到來。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諸多作品中《哲學通信》被稱為“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標志法國啟蒙運動的真正開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銳利的思想及對黑暗的封建專制主義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的聲望。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書,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
2.啟蒙運動(《用書P53》)
啟蒙運動:18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繼文藝復興之后所進行的第二次反對教會神權和封建專制的文化運動。弘揚理性、反對宗教、提倡人權。教導人們勇于反抗,追求正義。
3.關于雨果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父親是拿破侖軍官。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義是貫穿于他作品的主線。主要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兇年集》《懲罰集》《歷代傳說集》和其他許多戲劇作品,對后世作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4.浪漫主義
文學史上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則是通過表現理想來反映現實。即將理想的生活當作直接的描寫對象,展示出一個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或補現實的不足。表現手法往往比較奇特,情節曲折離奇,語言熱情奔放,格調高昂激越。
5、寫作背景
1878年,為了紀念人民的領袖和導師,法蘭西思想之王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法國的人道主義斗士、19世紀的精神領袖--維克多雨果,發表了這篇激情洋溢的演講,對先賢的思想與人格力量進行了熱情的頌揚,并向全人類發出了對正義和良知的大聲呼喚。
三、朗讀練習,感受課文激情
1、導讀:《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演說詞(議論文),是對人類先賢的崇高禮贊,對思想與人格力量的熱情頌揚,也是對人類社會永遠需要的正義的吶喊,良知的呼喚。那么,我們朗讀這篇演說時,應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啟發學生回顧第五課學習時所講的演講知識)
2、注音釋詞
隕落yǔn 詛咒zǔ zhòu 彌留mí 靈柩jiù 訴訟sòng 無聊liáo 凌駕líng 深邃suì
睿智ruì 蘊涵yùn 憐憫mǐn 恪盡職守kè 污蔑miè 鞠躬gōng
3、范讀、聽讀、評讀 (聽朗讀帶,學生試讀,師生共同依據演講的特點點評朗讀情況)
4、整體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一(1)對伏爾泰作出的貢獻進行了總體性的評價。
二(2――12)帶領人們回顧歷史,頌揚伏爾泰在著作、思想和現實斗爭方面的豐功偉績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三(13――14)回到現實19世紀,高度贊揚伏爾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們向他討教,并表達自己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
四、瀏覽課文,了解伏爾泰的偉大貢獻
1.思考:從雨果的演講中,你了解到伏爾泰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伏爾泰對人類的貢獻可以歸納為兩部分:
一是通過著書立說和文學創作,做出思想上的貢獻:“培育良知,教化人類”(用文中原話回答“他行使過一個職能,他完成過一個使命”中的這個“職能”和“使命”具體指什么?),“教導人們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為他那個時代的弱勢人群爭取人權,勇敢斗爭。
追問:有這方面的例子嗎?
--第9節中舉了他為西爾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爾四個人斗爭的例子。請同學們結合注釋看,這四人都是平民,在當時,平民受盡壓迫和欺凌。伏爾泰為弱勢群體抗爭的精神和偉大的人格力量令人欽佩。他不僅用筆做武器宣揚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而且積極投身于現實的、為一個個受害者辯護的具體斗爭中。正是有了以伏爾泰為領袖的啟蒙思想家們的努力,思想的種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思想將是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
--還從伏爾泰偉大的人格方面來贊揚。偉人的偉大之處,不僅在其豐功偉績,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禮贊了伏爾泰“睿智的微笑”。
2.雨果為什么把伏爾泰生活的時代看作是“一個新的紀元”的開始?
伏爾泰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新的紀元”的開始,因為從那時起,“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審,人們再也不會盲目的臣服于權威與專制,人間的最高律令將是基于正義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總之,“新紀元”的說法是對啟蒙運動意義的高度評價。
3、作者認為“伏爾泰不僅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紀”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伏爾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國十八世紀的特點。伏爾泰的一生經歷了達到極點的專制時期和剛剛露出一線晨曦的革命時代,伏爾泰比國家領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領袖。他啟迪人們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類。
4、“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進步的兩個方面很清楚地顯示出來。“其中”兩個方面“是指什么?
第一:做一個人,我們要行使自己的權力,第二:做一個公民,我們要恪盡職守。
五、結構解讀,理清文章思路
(1) 總的評價伏爾泰在歷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紀性的貢獻。
(2)崇高的禮贊 (2-9) 回顧歷史,伏爾泰為被壓迫的人類而孤軍奮戰。(10-12)贊美人格,伏爾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3)(13-14)總結全文,再次揭示伏爾泰對人類的貢獻,激勵后來人。
值得提醒學生的是,結構的劃分不一定就一種,本文就有二分法(1-12節伏爾泰世紀性貢獻;13-14,伏爾泰的 時代意義。)和四分法。
六、布置作業
感情充沛的朗讀課文兩遍,體會作者浪漫主義語言風格,選擇幾則最能代表這種語言風格的段落背下來。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把握主旨
復習導入:1778年5月30日,“教導人們走向自由”的“法蘭西思想之王” 伏爾泰與世長辭了。一百年后,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雨果發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講。從這篇演講中,我們了解到伏爾泰對人類文明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1、伏爾泰對人類歷史的卓越貢獻: 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教導人們走向自由。 為弱勢人群爭取人權,勇敢斗爭。
雨果在演說中先概要分析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階級狀況以及宗教的殘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慘。正是面對這般巨大的丑惡力量的聯合,伏爾泰“獨自一人”開始了戰斗。他不僅用筆做武器宣揚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而且積極投身于現實的、為一個個受害者辯護的具體斗爭中。正是有了以伏爾泰為領袖的啟蒙思想家們的努力,思想的種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思想將是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
①“過去”象征著黑暗與邪惡,“未來”象征著正義與光明。他受到“過去的詛咒”,恰好反襯出他與黑暗的勢不兩立,他對世人的啟蒙碩勛,所以說“是榮譽的美好形式”。
②這句話既反映了伏爾泰“是一個世紀”,概括出18世紀法國的歷史特點,又頌贊了他因其所行使的職能和使命,成為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師。
本文是文壇泰斗雨果對思想大師伏爾泰的禮贊。作者還從哪方面贊揚了伏爾泰?
2、伏爾泰偉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說:“微笑,就是伏爾泰”。(如何理解?)微笑,標志著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伏爾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為它是對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塵囂后的寬恕和安詳。正是有了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義、仁慈和誠實,催生出平等、博愛、理智、和平等人類永恒的精神追求。(練習三/2)
伏爾泰的微笑表現他的哪些特點?
明確:對權貴與壓迫者的嘲笑,表現了他面對敵人不屈不撓、堅定不移的優秀品質;對弱者與被壓迫者的微笑,表現他的善良、仁慈、博愛的寬廣胸懷;微笑體現了伏爾泰諷刺幽默的戰斗性格。
例:人類最寶貴的財產--自由。 書讀得多而不思考,你會覺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 書讀得多而思考,你會覺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3、我們感到,從今以后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
思想是取代武力成為“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這意味著人民普遍地覺醒,再也不會盲目地臣服于權威與專制,人間的最高律令將是基于正義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這句話揭示了啟蒙思想家的畢生追求與巨大貢獻。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墓里出來!
這句富有激情的生動呼告,表現出雨果與黑暗專制勢不兩立、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同時也暗示著:長眠于墳墓的伏爾泰曾經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無論曾經怎樣被黑暗湮沒,最終都將在人類歷史上大放光彩。這句話,極其巧妙地呼應著演講開頭“他的搖籃……,他的靈柩……”,而且把18世紀與19世紀,把整個人類解放的光輝歷程,都融合在一起。
三、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1、導讀:這篇演講很好的展現了雨果的浪漫主義語言風格。本文的語言激情洋溢,在語言的背后是雨果對黑暗現實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銳抨擊,對人道主義的熱切呼喚。這種詩化的語言主要有下面幾個特點:
①鮮明對比,如:“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
②生動比喻,如:開頭“……,一顆巨星隕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來說伏爾泰的逝世。
③渲染夸張,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墓出來!”(這富有激情的生動呼告,表現了雨果與黑暗專制勢不兩立、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
2、請感情充沛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浪漫主義語言風格。
3、討論交流:體會雨果飽含激情、詩化的語言中蘊含的深刻含義。
①.“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一句中的“過去”和“未來”分別指什么?為什么說“受到過去的詛咒”也是“榮譽的美好的形式”?
②.“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輝,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最初的微光。”如何理解?
③.第4節中,巧借人稱的轉換,運用呼告的修辭,表達作者對伏爾泰熱情的贊頌與歌頌。
另外第6節中“筆”的比喻,第8節中的排比句,第9節中的排比句等的深刻內涵。)
4、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背誦培養語感。
5、聚焦文體,感知書面語與口語的差異。
本篇是一篇演講辭,口語性較強,并且體現了講話時的現場感、交流感,有強烈的鼓動性和感染力。朗讀第14節體會了以上語言風格。
四、精讀課文,疑難解析 :怎樣理解“理性的最高權威”?
“理性”是西方啟蒙運動的核心概念,文中所說的“良知”和“思想”就是理性。在啟蒙運動前,西方人活在宗教神權與世俗王權的陰影之中,“人的尊嚴”未能確立起來。正是以伏爾泰為領袖的一代啟蒙思想家,才顛覆了宗教神權與世俗王權的“不證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審判。及至19世紀初,雨果這一代人仍把“理性”奉為無上權威,所以疾呼“理性的最高權威”。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背誦有關語段,進一步體會雨果充滿激情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2、伏爾泰是偉大的哲學家,后世流傳著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聽說過嗎?請搜集整理,不少于兩句。
3、“微笑,就是伏爾泰”。微笑,標志著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微笑著面對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
請以“微笑”為話題,寫一篇演講稿。
板書: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偉大的頭腦
禮贊――伏爾泰 浩瀚的心胸
正義、仁慈、誠實 光輝思想
雨果 巨大的貢獻
思想之王
吶喊――自由、平等、博愛
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