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文指導的繼續和深化,是教師進行作文講解的基礎。教師有針對性、富有啟發式的批改是激勵學生寫好作文、不斷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具體來說,作文的批改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一、批改的內容和方式
1、批改的內容
我們所說的作文批改應包括“批”和“改”兩個方面。
“批”是指教師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毛病、問題以及作文中的優缺點加以分析、說明和評定。
“改”是對字詞、標點、組織結構、文章的思想內容等進行修改。
“批”和“改”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常說“批”是“改”的說明,“改”是“批”的例證。
2、批改的方式
作文批改的方式也有許多,一般有“批語”“自批自改”“詳批細改”和“面批”幾種方式。
“批語”即作文的評語,是教師中比較常用的一種,一般采用“眉批”和“總批”。
“眉批”一般寫在作文的篇首或句段旁的空白處,是對學生習作中的字、詞、句、段、標點符號的錯誤和優缺點,給以必要的提示、說明、肯定和否定。
“總批”寫在篇末,是對作文總的評價,也是對本篇作文的評語。“總批”是根據本次作文指導的目的、要求、對全篇文章的優缺點:如“中心是否明確、集中;內容是否具體、條理是否清楚”等幾個方面寫出總結性的批語,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文“總批”是老師與學生乃至家長溝通次數較多、范圍較大的一種文字交流方式,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中年級學生初試寫作,就像嬰兒牙牙學語,他們所用的每一個特別貼切的詞語,造的每一個特別精彩的句子,我們都要給于鼓勵,因此,每次練筆之后,我們都要及時用心地為每一個學生寫好評語,引導他們善于獨立觀察,勤于思考,精于表達,鼓 勵他們從小養成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純凈的童心、天真的語言采描繪心中的世界。
現舉三例如下:
1、你觀察得真仔細:你眼中的駱駝公園美得就保一幅畫!讀你的作文時,老師心情很愉快.如果把你那時的愉快心情寫上,那該多好!
2、你的“蛋炒柿子”做得那么好,有機會能讓老師也一飽口福嗎?能寫出這么精彩的作文,一定是你多動手、勤思考的結果,對嗎?
3、你把拔河比賽中的“長繩”比作“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太貼切了!比賽雖然失敗了,但你的作文卻寫得非常成功!如果作文結尾把自己失望的心情變成短短的幾句啟示,就更好了!
學生拿到作文本時總要先睹評語為快。當他們看到老師那么欣賞自己的作品時,一雙雙充滿笑意的眼睛中就流露出自豪感。這樣,他們漸漸對寫作充滿了興趣,作文水平能快迅地提高。學期結束時,再把作文本發給學生,讓他們交給家長看,請家長們把對孩子在作文方面的意見或建議寫下來,再交給教師。返回時,教師一一細看,并加以總結。
作文“總批”能像一座無形的橋梁,把教師和學生、家長及時聯系起來,幫教師出色地完成作文教學任務。我們付出的同時也在收獲,在作文評語中與學生共享教與學的樂趣。
“自批自改”是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把有問題的地方用符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并寫出修改的原因,然后由教師檢查、指導,這樣不但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也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葉老曾經在論語文教學時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好象是撫著小孩走路,扶著是為了讓他自己學會走。”語文教學的一些專家、學者、許多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主張讓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
“詳批細改”就是每期為學生綜合批改一兩篇作文,這樣能較快地提高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面批”即當面批改,指出作文的優缺點及如何改進。這樣學生容易理解并印象深刻,一般在學生作文中問題較多時采用。如中心不明確、結構紊亂、詞不達意等,可當面給學生指點。
二、批改的原則和要求
我們說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指導和訓練的繼續,要服從作文教學的整體,不同的年級,不同的作文訓練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這是我們作文批改的依據和出發點。
1、圍繞教學要求進行批改
批改作文時,首先要看學生是否達到這次作文指導的要求(如“記事具體”、“詳略得當”等),這就是這次作文的批改重點。我們有些教師主張每次都“精批細改”,常常在作文上“大刪大改”面面俱到。教師改得辛苦,學生卻不得要領,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作文批改的方向不明確,只有把作文指導和作文批改結合起來“批改”,有針對性,富有啟發性,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一般來說作文的批改要服從作文教學、訓練的總要求,不同年級不同類型的作文,批改時應有所側重。往往低年級側重在字、詞、句和簡單的寫話上。中年級開始學習作文,要練習寫簡單的記敘文,還要根據日常需要,練習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書信等,這樣,就要注意立意、選材、表達方法、中心等。
2、批改時要注意內容和形式統一的要求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只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命題,啟發學生寫自己的生活,自己身邊的好人好事,真人真事,這樣才能反映出同學們對事物的認識水平。作文批改時要從文章中看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不是正確,全面。但思想性要求不要脫離學生的實際,不宜過高,更不要人為地拔高。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 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可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有的學生每逢 作文便感覺如臨大敵,瞑思苦想卻不知從何下筆,然后再挖空心思、費盡心機把所有的 腦細胞和記憶倉庫徹底清理一遍,把曾經讀過的作文來個改頭換面,‘湊’成一篇自以為美不勝收的‘作文’。有限的記憶倉庫和《作文選》這一大法 寶被陶空之后,就無計可施了。于是考試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背 下幾篇不同類型的作文,以備考試之用。試想,這樣的作文能達到內容和表達型式的統一嗎?
然而,無論如何想、背、抄、套,都不是最好的作文方法。這樣,我們除了要在平時細心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之外,還要在作文批改中要注意學生能否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作文內容是否真實感人,有沒有出現抄、套的現象,如果有要及時批出。
另外,作文中還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同學作文內容很好,但詞不達意;也有的同學語言通順明白,但中心思想不明確。因此,我們在批改作文時,要堅持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統一。但實際批改中由于小學生的實際往往是語言文字不過關,不善于表達,這是我們批改作文時的重點。
3、要堅持“多批少改”的原則
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始終明確批改作文的目的。那就是激發、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批改作文的出發點應放在珍惜和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愛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所以,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堅持“多批少改”的原則。批改時,要盡量保留學生的原意,盡可能保留學生作文的原意、原詞、原句,忌大刪大改,批改時要多肯定優點,多加鼓勵性的評語。對明顯的錯誤和不足可加“眉批”指出,留給學生自己修改。如“用詞不當,能換個詞嗎?”“這句話能簡煉些嗎?”這樣的批語不但能調動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出現。
另外,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切不可用一些套話,如“中心明確、內容具體、語言通順、很好”等,這樣的評語沒有針對性、啟發性,學生讀后幫助不大。同時,更不能加一些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評語,如“滿篇廢話,離題萬里”等。
總之,批改作文時要力求準確,恰當,符合學生實際,批語要具體,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以切實收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效果。
作文的批改是指導作文的繼續和深化。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富有啟發性的批改,不但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還能激勵學生認真寫作,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王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