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習導學
1、走近作者
毛澤東同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者,他的卓越的 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被世人所公認,他的文學才華也同樣被世人所稱道,尤其是他的詩詞更是表現出了很高的文學修養。
2、了解背景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后,領導全黨展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同志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3、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分( )外妖嬈( ) 折( )腰 成吉思汗( )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
4、解釋下列詞語
惟余莽莽:
風流人物: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5、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然后思考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幾句?
(2)、作者以“望”統領哪幾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闕中哪幾句是實景,哪幾句虛景?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詩中最能體現本詩主旨的詩行。
二、學習研討
(一) 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二}聽讀、齊讀、自由朗讀課文,完成文章結構圖解。
上闋: (表達方式)繪 ,縱橫千萬里,
下闋: (表達方式)論 ,上下五千年。
(三)合作探究,分組討論。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
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2、“惜”字領起哪些句子?有何含義?
3、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
4、“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四)歸納總結。
(五)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雪景圖,并談談你的感受。
(六)比較閱讀,鑒賞提升
讀柳宗元的《江雪》,比較本文和課文在內容表達上的異同點。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練習反饋】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沁園春 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請概括選文上闋和下闋的主要內容。
2.選文的前三句,點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讓你給這首詞配樂朗誦,你會選擇哪一首曲目?說說理由。
4.選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寫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個“________”字,領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寫。寫景層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寫來;遠眺、近看、仰視、俯視、上下、高低、動靜結合,寫出了寒秋中國江山呈現的美麗畫面和萬物在寒流里爭取生存自由的斗爭情景。請仔細體會揣摩。
5.詞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結構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認為哪些詞句表現出革命青年們對反動統治者的極端蔑視,表現出他們大無畏的戰斗氣魄?
7.結尾三句,如果讓你寫一段話表達出作者的豪情壯志,你會怎樣寫?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風流人物: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人物。
折腰:鞠躬、傾倒。這里有稱頌、贊美的意思。
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
紅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
將上下闋內容各用一個字概括。
板書:上闋 物----江山
下闋 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間有什么聯系?請用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 (引)
江山為何令英雄崇敬?面對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態?
師生分析:上闋 繪雪景之嬌,縱橫千萬里,下闋論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達方式:上闋:描寫 下闋:議論抒情
“山”“原” 都是靜物,寫它們 “舞”和“馳” ,用了化靜為動的寫法,形象地展現了群山起伏,丘陵綿延的壯觀景致,極富動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顯得生機勃勃,靈動活躍
“惜”字的豐富含義:
a、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
b、委婉批評了他們的不足,短于“文治”。
c、惋惜其不足并非苛求前人,他們的不足是由于時代、階級局限性造成的。
d、表現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兩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大眾的歌頌,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相同點:兩篇文章都寫了雪景,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
不同點:本文寫的是寒江雪釣圖,抒發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課文寫的是壯麗的北國雪景圖,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練習反饋】參考答案:1.上闋:通過湘江秋景的描寫,展現出當時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通過對往昔斗爭生活的回憶,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號召人們發揚勇敢無畏的精神,堅定無產階級立場,為了民族的解放,擔當起“主”中國革命“沉浮”的歷史責任。2.觀看大自然景色的季節 地點 在內容上顯示了詩人在激烈斗爭的風暴中昂揚豪邁的革命風度和堅韌剛毅的英雄氣概,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在結構上,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也以“獨立”與下文的“百舸”遙相呼應映襯。3.示例:《命運交響曲》因為這首曲子充滿著與命運抗爭的豪情與力量,這與本詞的意境情感相類似。4.看山 江 天 水 5.承上啟下的過渡 6.“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7.大家肯定記得當年我們革命青年激流勇進,一往無前,力挽狂瀾的豪邁氣概;肯定會記得當年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讓我們繼續發揚這種精神,堅定革命立場,為了使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擔當起“主沉浮”的歷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陳連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