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下面我就從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向大家介紹我的教學思路。
一、 教學內容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報告文學作家吳剛的一篇佳作,被評為2001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作者在文中具體形象地報道了昔日牛馬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卻變成今天一望無際、干枯蕭條的茫茫荒漠的現象和原因,向人們強調了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更能喚醒和強化學生的環保責任感。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明白羅布泊消失的原因;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文中尋找關鍵語句、概括要點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網絡中查找、分析、歸納信息的能力;(教學重點)
3、情感目標:喚醒學生的環保憂患意識,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教學難點)
二、 學生情況
八年級的學生已基本適應了初中的學習方式,也掌握了一些閱讀、分析教材的方法。據了解,絕大部分同學也已經能夠在網絡上查找和運用資料,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擁有家庭電腦并能上網。這些都為本課教學內容的落實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是,初中學生仍處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齡段,因此,在教學中,我多次采用分組競賽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并隨時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 教學方法
結合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先后運用情境導入法,想像聯想法,分組討論競賽法,對比感受法,朗讀法,換位思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習慣,我布置兩項課前預習作業:預習課文并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和在網上查找關于報告文學的文體知識。
四、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翻開課本前,我先放映兩組給人感覺截然不同的風景圖片,讓學生通過想像和聯想自由討論圖片的內容以及給人的感受,讓學生初步領略羅布泊由牛馬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變成一望無際、了無生氣的茫茫荒漠的景象。然后告訴學生這兩組圖片都是羅布泊的景象。那么,羅布泊為什么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于是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目的:把學生導入學習本課所需要的情感氛圍,初步喚醒學生的環保憂患意識。)
第二環節:課內求知
1、請同學介紹關于報告文學的文體知識。(目的:A、鼓勵學生網絡求知的積極性,B、使學生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真實準確的新聞性和具體形象的文學性。)
2、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分男、女兩大組競賽,從文中找出描述羅布泊過去和現在情景的語句,并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然后說說羅布泊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目的:熟悉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在文中尋找關鍵語句的能力和朗讀能力。)
3、讓學生當一回公安戰士,每四人為一個小組,在文中尋找毀滅羅布泊的罪魁禍首,并用課文中的材料來概括說明羅布泊為什么會消失?可以用圖示法,也可以用文字概括。(目的:培養學生尋找主旨句、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也讓學生了解到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嚴重后果,從而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4、讓學生當一回律師,全班同學分兩大組,分別從文中和網絡中尋找證據來給人類定罪,可以運用文中的材料進行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網絡中的圖片來展示說明,力求用鮮明對比的方式來控訴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罪惡行為。(目的: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運用信息的能力,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的必要性。)
5、讓學生當一回法官,提醒人們要趕快醒悟過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經濟建設的征途中,走與自然協調一致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目的: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的緊迫性。)
第三環節:課內拓展
1、讓我們一起去思考,去尋找,看看人類破壞大自然的步伐是否停止?當學生從文中找出青海湖和月牙泉這兩個例子后,播放背景音樂《月牙泉》,讓學生在憂傷的旋律中到網絡中去查找還有哪些江、河、湖、海由于人為的原因而正在萎縮、消失?然后讓學生自由討論、發言。(目的:讓學生在查找、瀏覽、分析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課堂小結:通過課文的學習和網絡資料的瀏覽,學生已清楚地知道了羅布泊消失的原因,也了解了正在萎縮或已消失的艾比湖和艾丁湖等的情況,接下來讓學生聯系自己身邊的環保現象,提一些看法和建議,也可以擬寫一些環保標語。(目的: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
第四環節:課外延伸
作業:讓學生放學回家后,上網查閱有關資料,以地球的口吻寫一篇題為《人類,我想對你說》的作文,并發往網上的相關論壇,然后再把作文發送到老師的郵箱,同時把自己作文在網上的發表情況告訴老師。(目的:培養學生查找、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并督促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記得有位老師曾這樣說過:“如果把網絡當玩具,我們將誤入歧途;如果把網絡當工具,我們將受益無窮。”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運用網絡信息資源的優勢,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效果如何,還有待各位評委和同仁指正!
玉壺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