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滹沱河和我
牛漢
教學目標:1 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系;
2 學習作者細致的景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文中的“我”被稱為“小滹沱河”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系。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教師: 每個人都有一段難忘的童年,每個童年都有養育它的故鄉,那么,在你記憶中的故鄉有沒有一件事物至今仍讓你難以忘懷、,甚至是刻骨銘心的呢?
( 學生交流 )
教師: 聽了大家的發言老師發現原來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著這樣一份珍藏,想起這份珍藏便想起了童年,懷戀起這份珍藏便懷戀起了故鄉。有它,記憶中的童年和故鄉才完整。分享完大家的珍藏之后,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牛漢他心中的寶藏。他的寶藏是故鄉的……
學生(齊答):滹沱河
(學生根據所查資料介紹滹沱河和作者牛漢)
二 學習課文
1 教師: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一句精煉概括出“滹沱河”和“我”關系的句子。
學生:“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2 教師:我的脾氣像小滹沱河,那滹沱河的脾氣又是什么樣的呢?
請同學們分工合作找出“我所看到的”滹沱河的特點。第一、二大組的同學在第3至第9小節找,第三、四大組的同學在第10至17小節找,之后進行交流。
(學生圈劃查找)
學生:第4小節“那是灰灰的沙灘,無知無覺地躺在那里,除去沙土之外,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灰灰”體現了滹沱河的顏色是灰暗的;“無知無覺”、“躺”體現滹沱河是安靜的,不動的;“出去沙土之外,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說明滹沱河是干涸的,沒有水的。
學生:第4小節“我怎么會像眼前這個喊不應打不醒的滹沱河?”這里還說明滹沱河是麻木不仁的。
(學生繼續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剛才第一、二大組的同學講的非常好。這時候的滹沱河最大的特點就是干涸的,同時也是死寂的。接下去請同學們一起把這一段朗讀一遍,要求把死寂的、麻木不仁的感覺讀出來。
(學生齊讀第4小節)
教師:見識了干涸的滹沱河之后,我們再請第三、四組的同學來介紹一下他們所“看到”的滹沱河又是怎樣的一幅場景。
學生:文章第12小節“它不像水在流動,是一大塊深褐色的土地在整個的蠕動。看不見飛濺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萬萬匹野獸弓起了脊背在飛奔。由于飛奔,它們一伸一縮的身軀拉長了多少倍,形成了異常寬廣的和諧的節奏。滹沱河分成明顯的上下兩部分。下面是凝重的水和大地,上面是飛奔的密密匝匝的一色的野獸,它們仿佛空懸地飛奔在水的大地上。我所聽到的那淹沒一切的聲音,正是這千千萬萬匹野獸的狂吼,還有被它們踐踏的大地的喘息聲。”這一段體現了滹沱河發怒時的特點。
教師:請同學圈劃出著重體現滹沱河“怒”的特點的詞。
學生:“野獸”、“飛奔”、“狂吼”、“淹沒一切”、“蠕動”、“空懸”、“密密匝匝”
教師:用所學的成語來形容一下這時候的滹沱河。
學生:洶涌澎湃,驚濤駭浪,驚心動魄,來勢兇猛
……
教師:這一小節主要體現發怒時的滹沱河,或者說是咆哮的滹沱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一幅場景,并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
(請一至二位同學表述,其他同學跟著表述想象)
教師:接下去請男同學把這一段一齊朗讀一遍,要讀出驚心動魄的感覺,邊讀邊想象那樣的一幅場景。接著請女同學一起朗讀前面的第4小節,比較一下前后的兩段滹沱河有什么不同。
(學生齊讀,比較前后兩段的不同特點)
教師:比較了這兩段之后,請概括出滹沱河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說來就來,捉摸不透。
學生:用書本上的一句話概括“很野,很難管束”
3 教師:概括的很好。那么我們回到剛開始的問題,祖母說“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滹沱河的脾氣是“很野,很難管束”的,那我的脾氣是不是也真是這樣呢?
學生:是!
教師:你從哪里看出來,說說“是”的理由。
學生:第11小節“祖母雙手伸開,攔著不讓我去。她哪里能攔阻住我,我不是個小滹沱河嗎?”祖母不讓他去看大水,他卻一定要去,說明他的性格很倔,很野,難管束。
學生:第13小節“大后生們不準我和別的小后生們走向岸邊,但我還是鉆過了赤裸的與滹沱河同色的脊梁和腿腳的柵欄,走到河的跟前。”也同樣說明了這點。
……
4 教師:你們找的足以證明“我”的脾氣和“小滹沱河”一樣都是“很野,很難管束”的。但是,當我們說一個人“很野,很難管束”往往是持批評態度的,也就是說這兩詞都是貶義的,這里是不是也一樣呢?
學生:不一樣。這里是貶詞褒用。因為文中第一小節“但從她們的話音里,我聽不出是在罵我,似乎還帶點贊美之情”“贊美”說明她們是喜愛我的,就像喜愛滹沱河一樣的。所以說它是褒義的。
教師:說得很好。這里的“很野,很難管束”是貶義褒用的,這其中還包含了無畏、勇敢,充滿銳氣的精神。
5 教師:文章分析道這里,我們知道了“我”和“滹沱河”的脾氣都是“很野很難管 束”。 那么,老師有一個疑問,難道作者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說明他的性格和滹沱 河的很相象嗎?
學生:不是的。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更是為了表達他對故鄉的懷戀之情。
教師:能不能告訴大家,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文章的第18小節。“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我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
“滹沱河”不僅僅是滹沱河,“滹沱河”其實代表了“我”的故鄉。“我”在滹沱河邊長大,是滹沱河養育了我。把滹沱河藏在心里,就是把故鄉藏在了心里,所以它其實表達的是思鄉之情。
三 課文總結
教師:說得很好。“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也就是說滹沱河見證了我的成長,并且也是它養育了我,它是我生命的根源,所謂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故鄉培育我成長。所以說作者寫滹沱河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還念他的故鄉,最后一段尤其體現了濃濃的鄉思之情。
四 作業
1寫一段記憶中的故鄉的場景,字數兩百字;
2 做整理本和課課練
板書設計
滹 干涸的滹沱河 灰灰 無知無覺、躺 死寂 很
沱 野
河 咆哮的滹沱河 深褐色 野獸、飛奔、蠕動 狂吼 難
和 管
我 只顧往前走 壞脾氣說來就來 還是鉆過了 哪里能攔阻我 束
呂士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