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傳記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通過傳記的學習,了解傳主的人生經歷,體會傳主的精神,從中汲取成長的教益。是第一單元 “正確認識自我”的深化。這些傳主為我們“正確認識自我”和“發展自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2、結合各課特點,熟悉傳記的寫法學會寫傳記文
3、學習語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體感知,揣摩語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篩選信息,概括要點;
④研究探討,轉化能力。
⑤適用343教學法;
⑥前兩課較易,可加快進度。
*單元導語
研討:
1、 什么是傳記?
--是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重要文體?煞譃槿宋飩饔浐蛡饔浳膶W。人物傳記在通常情況下可視為復雜的記敘文。
2、 從傳記中你可以學到什么?
--見第二自然段。
*基本閱讀
第4課 “布衣總統”孫中山(節選)
陳廷一
一、 作者:陳廷一,當代傳記文學作家。
二、 詞語:
推崇 籍(jí)貫 一介儒生 不知天高地厚 血氣方剛 鹵(lǔ)水 肅然起敬 美味佳肴(yáo) 奢侈(shēchǐ) 津津有味 張燈結彩 裹(guǒ)腳 水泄(xiè)不通
※補充詞解:
推崇:指出某人某物的優點。
一介:一個。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樣子。
血氣方剛: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擁擠或包圍得十分嚴密。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三、閱讀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幾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現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寫出每部分的大意。(課堂練習)
--三部分。
(一) 寫“布衣總統”稱謂的來歷。
(二) 從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體方面寫“布衣總統”的簡樸生活。
(三) 寫“布衣總統”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現了他為人民著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質。
三、 重點研討:
1、 從孫中山和張之洞的交往中,你認為孫中山表現了什么品性?張之洞當時態度的轉變說明了什么?
--甘于淡泊;胸懷大志,不畏權貴。
說明張之洞盡管擺官架子,但還是善識人才。
2、 找出第二部分中有概括性的句子及詞語,體會它們的作用。
--總領下面的文句,使層次分明。
3、第二部分寫孫中山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環境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
4、文中說,群眾見到孫中山的時候,一起高聲呼喊:“大總統萬歲!”你覺得這個口號表現了群眾怎樣的心情?這個口號妥當嗎?為什么?
--熱愛,尊重。妥當。孫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
5、本文從哪些方面贊揚了孫中山甘于淡泊的品質,這種品質在當代青年人身上還需要嗎?說說你的理由。
--從名片簡單、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個方面。
需要。國家;文明建設;個人素質。
6、課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軍的軍歌,其中“警鐘一鳴森森森,睡獅齊猛醒”兩句歌詞運用了什么修辭格?用同樣的修辭格仿寫句子。(課堂練習)
--擬人。
四、 主題思想:(小組討論歸納)
本文通過對“布衣總統”孫中山先生名片簡單、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的片斷描寫,反映了了他的簡樸生活,表現了他為人民著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質。
五、 練習:
1、抄寫生字詞。
2、按第二段仿寫你身邊的同學,500字以上。
3、預習第五課。
4、課外閱讀短文《讀書“三到”始知書》(第58頁)。
第五課 華羅庚
顧邁南
一、作者:顧邁南,當代作家。
二、詞語:
署(shǔ)名 蘇家駒(jū) 慘淡 扉(fēi)頁 勤能補拙
莫名其妙 怠(dài)慢 吳筱(xiǎo)元 瘟疫蔓延
一拐一瘸(qué) 憐憫(mǐn) 停滯(zhì)不前 蜚(fēi)聲
金甌(ōu) 鹯(zhān) 褒(bāo)獎 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 追溯(sù) 贊賞備至 商榷(qùe) 暴跳如雷 如獲至寶 置若罔(wǎng)聞 出類拔萃(cuì)運籌學 從實以終
※補充詞解:
扉頁:書刊封面之內印著書名、作者等項的一頁。
勤能補拙:勤奮能夠彌補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聲:揚名。
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適宜長期居住的地方。
備至:完全,到了極點。
商榷:商討。
如獲至寶:好像得到了最珍貴的寶物。
置若罔聞:放在一邊不管,好象沒聽見一樣。指不予理睬。
出類拔萃: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運籌學: 利用現代數學的成就,特別是統計數學的成就,來研究人力物力的運用和籌劃,使能發揮最大效力的科學。
從實以終: 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直到最后。
三、熟讀課文,掌握大意。
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填表。
四、研討:
1、課文在寫作順序上有什么特點?有何好處?
--①倒敘(中途)。開頭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來,產生強烈的懸念。
②以下部分按時間順序分三部分寫,使繁雜的內容條理清楚。
2、請劃分第一部分《艱苦自學的青年時代》的層次,并歸納大意。(課堂練習)
--①出生:家道貧寒,父母疼愛。
②中學時代:名師培養,愛上數學。
③輟學工作:刻苦自學,迷戀數學。
④病后殘廢:獻身數學,寫出名作。
3、從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啟發?
4、在第二部分中,華羅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書上劃出。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這些成就的?有何好處?
--按地點和時間。多而不亂。
5、華羅庚為什么出國又回國?
--提示:為了提高自己,科學報國。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寫了哪三方面的內容?
--①華羅庚為新中國的數學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②華羅庚為新中國的(數學)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③1979年華羅庚成功的西歐之行和他光榮地入黨。
7、華羅庚在古稀之年時說:“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誡之以空,誡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以終!备鶕n文所提供的材料,談談你對“空”、“松”、“實”的理解。
--“空”:缺少堅實的基礎和實踐。
“松”:松動,松懈,放松長期的努力。
“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干。
8、請找出文章中引用的華羅庚的詩句,說說它們對表達華羅庚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具體生動的說明和補充作用。
五、小結:(討論)
從華羅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覺得成為一個科學家要有怎樣的條件?
--熱愛祖國和人民;立志獻身科學事業;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勇于創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練習:
1、抄寫生字詞。
2、課外閱讀第七課《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第六課 羅曼羅蘭(節選)
(奧地利)茨威格
一、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以小說和傳記見長。作品擅長細致的性格刻畫和對奇特命運下個人遭遇、心靈熱情的描摹。世界聞名。著有《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師》。
二、題釋: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文學大師,著有十卷本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母與子》等。榮獲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
三、詞語:
勃艮(gèn或gěn)第 喧囂 斯賓諾莎 能言善辯
名噪一時 炯炯(jiǒng)發亮 供人消遣(qiǎn) 混沌(hùndùn)
※ 補充詞解:
炯炯:光明,明亮。如目光炯炯。
名噪一時:一段時間內名聲顯赫。
四、熟讀課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幾部分?寫出各部分大意。
--(一)羅曼羅蘭就讀的高師在教育方面的特點。
(二)高師教育對羅曼羅蘭的影響。
1、他獲得了扎實的知識基礎、無可比擬的工作能力和勤奮精神。
2、他與自己的好友產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3、他對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傾注了仰慕之情。
(三)羅曼羅蘭在高師的創作成果。
五、篩選信息,分析研討:
1、羅曼羅蘭就讀的高師在教育方面有哪些特點?在書上標出。再用短語逐條歸納。
--封閉式;培養目標高;有傳統精神和經驗;嚴格要求;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培養了最淵博的學者。
2、文中說:“他第一次學會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個時代的漲潮與退潮的永恒活動;對于各個時代來說,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個活的統一體!蹦闶窃鯓涌创蛱、今天和明天的關系的?
--提示:昨天是今天的基礎;今天是昨天的發展;明天是今天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3、壓縮下面的句子成一句話:“在當代,沒有一個藝術家像他一樣在一切領域具有如此扎實的有系統的實際知識基礎,即使接近這個水平也不可能。也許,他那無可比擬的工作能力,他那超人的勤奮,也是在他閉門幽居的年代獲得的!
--“在當代,沒有一個藝術家像他一樣在一切領域具有如此扎實的有系統的實際知識基礎,即使接近這個水平也不可能。也許,他那無可比擬的工作能力,他那(和)超人的勤奮,也是在他閉門幽居的年代獲得的!
4、他與自己的好友產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思想境界的內含主要是什么?在書上劃出。并把它簡括成一句話。
-- “他們都感覺到了……也在所不惜!
為人民而創作。
5、羅曼羅蘭年輕時也“追星”,但他的“追星”和現在不少年青人的“追星”有什么不同?
--提示:目的;內容;方式。
6、羅曼羅蘭在高師的創作成果有哪些?在書上劃出。
7、從文章中找出對羅曼羅蘭產生較大影響的人物,說說作者是如何利用與傳主關系密切者的相關資料來突出傳主形象的?
--法國理想主義新藝術創作流派的三位偉大代表人物:保爾克洛岱爾,安德列休阿列斯,夏爾貝濟。
他們有相同的理想、追求和愛好,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共同提高。這對突出傳主形象起到了襯托和強化的作用。
六、概括主題:
提示:從段意入手。
本文介紹了羅曼羅蘭年青時就讀巴黎高師的情況,突出了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勤奮精神和巨大收獲,給了我們許多重要的啟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七、練習:
1、抄寫生字詞。
2、課外閱讀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
3、閱讀第59頁《放言述說平生事》一文。
第7課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方
一、作者:
卞(bian)毓(yù)方,當代作家,記者。
二、人物介紹: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三、詞語:
怦(pēng)然 凜(lǐn)凜而去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獨柱擎(qíng)天 煌煌(huáng)筆墨 云愁霧慘 顛簸(bǒ) 黃鐘大呂 舍身取義 刀光劍影戕(qiāng)滅 衢(qú)州 迫不及待 葵藿(huò) 穢(huì)土 精神侏儒 搖唇鼓舌 聒(guō)噪不已 戟(jǐ)指 厚臉昧心 李煜(yù) 轔轔(lín)絕塵一代梟(xiāo)雄 趾高氣揚 衣單形瘦 雍(yōng)容 戲謔(xuè) 惱羞成怒 撒手锏(jiǎn) 箴言(zhēn) 縲紲(léixiè) 孛(bèi或bó)羅亂髭(zī)倒豎 拽(zhuài) 博學宏詞科 詰(jié)難 歇斯底里 黔(qián)驢技窮 孤注一擲 奸佞(nìng) 攘(rǎng)袂(mèi) 心旌(jīng)嵇(jī)紹 祖逖(tì) 顏杲(gǎo)卿 擦拭 筆走龍蛇 摧枯拉朽
※補充詞解:
怦然:形容心跳的樣子。
凜凜:嚴肅,嚴厲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比喻竭力挽回危險的局勢。
獨柱擎天: 比喻獨力支撐起大局。
煌煌:明亮。
舍身取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刀光劍影:形容激烈的廝殺、搏斗。
穢土:骯臟的土。
精神侏儒:指精神上蒼白、猥瑣的人。
戟指 :直指的意思。
絕塵:完全沒有了塵土,形容走遠了。
一代梟雄:某個時代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
雍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
撒手锏:指舊小說中廝殺時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擲敵手的招數,比喻最關鍵的時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數。
箴言:勸誡的話。
詰難:追問,責難。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黔(qián)驢技窮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用完了。
孤注一擲:比喻在危急時把全部力量拿出來冒一次險。
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
心旌:心旗。
筆走龍蛇:比喻草書的筆勢矯健生動。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勢力很容易被打跨。
四、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五、研討:
1、全文主要寫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獄中寫完《正氣歌》。(1283年被元朝殺害)
按時間順序。
2、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一、概述文天祥一生的偉大意義,介紹他被俘的情景。
二、寫文天祥在獄中不畏敵人的威逼利誘,表現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硬骨頭精神。
三、寫文天祥在獄中創作《正氣歌》的情景,并給予高度的評價。
3、作者在第一部分認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時候就死去,毫無疑問,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時作者又說:“日月還要從他的生命攝取更多的光華;社會還要從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鈣質;盤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長江和黃河,渴求更壯美的音符。一句話,他的使命還沒有結束!蹦阏J為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在敵人的威逼引誘、軟硬兼施下,表現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硬骨頭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作為杰出的榜樣代代相傳。
4、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集中筆力寫文天祥在各種考驗面前的凜然正氣。請結合文天祥的表現,說說下面的句子表現了作者怎樣的認識。
①誘降決無刀光劍影,卻能戕滅一個人的靈魂。
--名利引誘看起來比肉體折磨“美麗”得多,但它的殺傷力更厲害,因為它能直接毀滅人的靈魂。
②真的,你讓葵藿如何跟狗尾巴草對話?你讓鐵石如何與穢土論堅?
--英雄與叛徒之間決無共同語言,只有尖銳的對立。
③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在權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敵對派別的首領,也就是對峙的雙峰,才更為了解,更為識得對方的價值。
--因為同在高位,在敵對中更能感受對手的份量。
5、作者說:“縱觀世界文學史,最為悲壯、高亢的詩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慘痛的漩渦里分娩。因為寫它的不是筆,是生命的孤注一擲!闭埥Y合對《正氣歌》的認識舉出中國詩史上一些例子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50頁倒數第一段。
如司馬遷、屈原、曹植、諸葛亮、杜甫、陸游、辛棄疾、關漢卿、蒲松齡、曹雪芹、魯迅、田間等。
六、練習:
1、抄寫生字詞。
2、抄寫并翻譯文中所引文天祥的詩句。
第8課 我的回顧
【美】愛因斯坦
一、作者:
愛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國,1900年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國籍,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物理學革命的旗手。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二、詞語:
目瞪口呆 桎梏(zhìgù) 真知灼(zhuó)見 毋(wú)庸置疑 吞噬(shì) 深邃(suì) 窒息(zhì) 內疚(jiù) 弊病 扼殺 夭(yāo)折
※補充詞解:
真知灼見:正確的認識,透徹的理解 。
桎梏:腳鐐和手銬。比喻束縛人或事物的東西。
毋庸置疑:無須懷疑。
深邃:深奧。(深)
夭折:未成年而死,這里比喻事情中途失敗。
三、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四、研討:
1、理清思路,劃分段落,歸納段意,指明順序:
--一、說明寫作的緣由和動機。
二、回顧自己青少年時代的思想變化--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學的道路 。
1、12歲那年,中止了宗教信仰,確立了探索客觀世界規律的宏大志向。 2、12-16歲,通過閱讀,知道了當時整個自然科學領域的成果和方法。
3、17歲進入大學,主要因為興趣走上研究物理學的道路。
時間順序。
2、作者為什么說:“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求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
--見第二自然段!澳切┫M团Α敝饕肝镔|方面(胃)。
3、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歲那年突然中止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中止了宗教信仰后選擇了一條什么道路?
--見課文:“由于讀了通俗的科學書籍……已失去了最初的尖銳性時感受也還是如此。”確立了探索客觀世界規律的宏遠道路。
4、對文中“有類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你對他們有何認識?請列舉說明。
--提示:首先弄清“有類似想法“的含義。再列舉有關人物。
5、作者說:“因為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勵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沒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會夭折。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你同意這一看法嗎?為什么?
--提示:①參見第55頁課文最后一句話。②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
五、概括主題:
愛因斯坦在文中回顧了自己青少年時代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學道路的過程,表現了他崇高的理想志向、偉大的探索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啟示。
六、討論:
愛因斯坦給了我們哪些寶貴的啟示?
--提示:參見主題。
六、 練習:
1、抄寫生字詞和你喜歡的句子。
2、課外閱讀愛因斯坦的傳記。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