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講講實事求是
教學目的:
1、深入理解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和根本點,認識實事求是對解放思想、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寵偉目標有重大意義。
2、學習本文作者運用的引證法、例證法等論證方法,領會本文所具有的巨大的邏輯力量和本文語言準確嚴謹而又富于變化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全文的中心論點,理解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認識本文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寫作特點的理解與掌握
教學方法:啟發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二、課內預習
提出預習的要求:初讀全文,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本文開頭、結尾的內容是什么?表達上有什么特色?(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這個中心論點在哪段里提出?為什么要在這段里提出?(3)本文第4-8段運用了哪些材料作為論據來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要求學生預習。預習時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在書上作一些記號。
檢查預習情況。可以先把問題(1)(2)提出來討論一下,問題(3)在分析課文時解決。
提問:本文開頭、結尾的內容是什么?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文章的開頭指出,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接著便緊扣“講講實事求是”的論題,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文章的結尾則呼應開頭,先從正面說明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應該采取擁護毛澤東思想的作法,再從反面說明不這樣做就不能正確解決問題。開頭和結尾都有很強的針對性,既是針對當時我國政治、思想戰線的形勢來談,又是針對這次會議如何開法、解決什么問題來談,完全是有的放矢。開頭和結尾前后呼應,首尾圓合,結構十分周密嚴謹。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這個中心論點在哪段里提出?為什么要在這段里提出?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這個論點在第3段里提出。為了使這個論點具有充分的根據,作者在第1、2段先從我們開會、作報告、作議論以及做任何工作的目的,從我們黨的隊伍的現狀這兩個方面作了一些分析,為中心論點的提出打好堅實的基礎。這就是作者在第3段里才提出中心論點的原因。
3 、理清文章思路
啟發:這篇課文節選自鄧小平同志《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節選部分有鮮明的中心論點,有完整的論證過程,因此可以把它作為一篇獨立的議論文來學習。在前面一個議論文單元中,我們已經學習了關于論證的思路和結構的一些知識,現在我們可以運用學過的知識來研究一下這篇課文的論證思路和整體結構。
提問:這篇文章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論證的?
明確:這篇文章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論證。
提問:根據這篇文章論證的思路,全文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這幾個部分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明確:課文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是緒論部分,明確提出中心論點。第二部分(第4-9段)是本論部分,以毛澤東同志的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為論據,對中心論點進行透辟的論證和闡述。第三部分(第10段)是結論部分,指出怎樣才能開好全軍政治工作會議,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這三部分都緊緊圍繞著“講講實事求是”這個論題,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具有嚴密的邏輯關系。第一部分提出“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第二部分用毛澤東同志的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第三部分作出結論,進一步指出當前我們應該“在實際行動中堅決擁護毛澤東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4、研習第一部分
啟發:第1、2段是談提出文章中心論點的根據。第1段從我們做任何工作的目的來談,請同學們注意一下作者運用怎樣的句式從正反兩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討論后明確:先用“……究竟能不能……,是不是……,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是否善于……”的句式,概述了正反兩方面的意思。句中前邊的“能不能”、“是不是”同后邊的兩個“是否”相呼應,十分準確嚴謹。接著用“只有……才……”和“如果不……就不……”的句式分別從正面和反面來反復強調采取實事求是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句中運用了“正確地或者比較正確地”、“正確或者完全正確”、“不可能解決或者不可能正確地解決”這樣的表示選擇關系的短語,使語言表達更加嚴密、更加全面。 啟發:第2段從我們黨的隊伍的現狀來談,作者也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談的,而把重點放在談不正確的思想狀況這一方面,請同學們研究一下作者為什么著重談這一方面。
討論后明確:這是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這篇講話主要針對的問題,把這方面的情況談清楚、談充分,才能更好地引起與會者及全黨全軍的注意,才能更加有力地提出并闡明本文的中心論點。
要求學生朗讀第2、3段,體會作者行文的針對性和語言的準確、鮮明。對“彌天大罪”、“毫無疑義”等詞語,對“忘記、拋棄甚至反對”這個短語中三個動詞語義上的遞進關系,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注意體會。
5 、理清第二部分第一層次的主要內容
指導:在這個層次(第4-8段)中,作者以毛澤東同志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實踐和理論主張為論據,對中心論點展開論證。
6 、布置思考題
思考題:本文第4-8段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研習課文第9、10段。
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領會本文在選擇、安排材料上的特點和語言表達上的特色。 教學步驟 1 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請5個學生分別朗讀課文第4-8段。朗讀前教師提出兩個問題要求全班同學邊聽朗讀邊作思考。
問題:(1)這幾段文字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2)第8段寫道:“毛澤東同志講過,我寫文章,不大引馬克思列寧怎么說,報紙老引我的話,引來引去,我就不舒服。”既然如此,為什么作者這篇文章還要大量引用毛主席的論述?
2、 課堂討論
以3-4人為一組,分組討論上面提出的兩個問題。小組討論后再安排大組交流。
明確:(1)這幾段文字在材料安排上的特點:一是先分后總。第4-7段分述毛澤東同志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實踐和理論主張,第8段對這些內容進行總結,強調毛澤東同志歷來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進一步論證了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是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二是論證思路縱橫交織。在4-7段中,從縱的方面看,是以歷史時期為順序來作闡述的,在每個歷史時期里也是按年代先后列舉例證的;從橫的方面看,又是從不同角度緊扣實事求是這個中心,闡明毛澤東同志在黨的指導思想(第4段)、黨的思想理論基礎(第5段)、黨的作風(第6段)以及一切工作方面(第7、8段)都反復強調實事求是,反對理論脫離實際。這樣縱橫交織的寫法,使中心論點更加突出、鮮明。在明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上一教時 填寫過的那張表格作一點補充,更好顯示作者的論證思路。補充后的表格可用板書示范(空格讓學生自填):
(2)毛澤東同志的話,是批評那種只會照抄照搬語錄而不會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錯誤傾向。鄧小平同志在本文大量引用毛澤東同志的論述,同那種照抄照搬語錄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大量引用毛澤東同志的論述是完全必要的,原因有二:一是要論證“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選用毛澤東同志自己的論述和革命實踐作為論據是最有說服力的。二是針對那些天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毛主席實事求是根本觀點的人,作者有必要完整、準確地引用毛澤東同志的論述,來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而徹底駁倒他們的錯誤主張。注意選擇既能真正體現毛澤東思想精髓、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毛澤東同志的有關論述來作為論據,這正是本文在選用論據方面的一個特點。
3 研習第9段
啟發:第9段是課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層次,是對前面第一層次的論證從理論上進行小結。這一段對第4-8段的論述作了有力的收束,而對第一部分中提出的中心論點作了必要的照應,使文章顯得前后勾連,絲絲入扣。學習這段時,請同學們注意作者在選用句式上的特點,體會選用句式同論證效果的關系。
齊讀第9段。
做句型轉換練習:
(1)作者連續運用了3個反問句、1個設問句,試把其中的3個反問句改寫成陳述句,并比較兩種句式不同的表達效果。
明確:可以改寫成這樣的句子:“……這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這種根本觀點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如果反對實事求是,反對從實際出發,反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那就說不上什么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顯然,運用反問句表達效果更好,語氣更加強烈,更能發人深思。 (2)反問句中常常使用“難道”、“豈不”這類詞,在課文中連用的3個反問句中也用上這類詞,比較一下用和不用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沒有用這類詞?
明確:可以作這樣的改寫:“……這難道不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嗎?這種根本觀點難道已經過時了嗎?如果……難道還說得上什么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嗎?”這樣改寫后,反詰的語氣更加強烈,還帶有一點責備的意味。作者沒有用“難道”這一類的詞,是考慮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特定場合、聽這篇講話的特定對象,選用了最恰當的表達形式,使人感到作者的話語既是鮮明有力的,又是循循善誘的,既具有嚴肅性,又富于啟發性。 再次齊讀第9段。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準確嚴謹而又富于變化的特點。
4 、研習第三部分
請學生朗讀第三部分(第10段)
提問:課文結尾部分,從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應該采取什么方法談起,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
明確:“作者提出了這樣一個重要觀點: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辦法,這是堅決擁護毛澤東思想的表現。
提問:同這種在實際行動中擁護毛澤東思想的表現相對立的,是怎樣的表現呢?作者用怎樣的句式來論述這種表現呢?
明確:與此相對立的表現在口頭上大講擁護毛澤東思想,而實際上違反毛澤東思想。作者用“如果……那就……更……”、“即使……也……”這樣的句式來論述這種表現,使這種違反毛澤東思想的表現的實質、危害昭然若揭。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論述,作者向與會者和全黨同志明確提出了肅清林彪、“四人幫”流毒,撥亂反正,解放思想這個“十分嚴重的任務”。
5 、研究論證方法
6、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