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仁義一中 李科
我們以往對語文課本總是存在種種偏見,然而,《一個深夜的記憶》這首簡短而經典的小詩被收錄在語文課本里,著實很讓我們驚喜。好詩,絕對是好詩!!先請諸位欣賞:
一個深夜的記憶 魯藜
月光流進門檻 / 我以為是陽光/ 開門,還是深夜 不久,有風從北邊來/ 仿佛吹動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聽見了黎明的音響 河岸被山影壓著/ 有星流過曠野去/我感覺到,萬物還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來的人
剛開始讀完這首詩,我們不知道它在寫什么。接著讀下去,就發現一位似曾相識的故人向自己走來。再走近細細端詳,卻猛然意識到,彼非故人,實為知音啊!!--“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涌上心頭。
十年前,一陣語文課程改革的春風從北京吹向全國,也吹到了我們偏遠的山村學校。我們都以為陽光應該普照大地。正歡天喜地時卻發現,十年過去了,“開門,還是深夜”。雖然那并非是“月光 流進門檻”,那確確實實是“陽光”,但是,地球好象轉得很慢很慢--天依然還沒有完全地亮、、、、、、
“不久,有風從北邊來/ 仿佛吹動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聽見了黎明的音響 ”這樣的情形反反復復地出現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計劃、領導開會、期末總結、、、、、、風幾乎每天都在吹來,“仿佛吹動了月亮的弓弦”,可是,我們卻并沒有“聽見了黎明的音響”!! 我們能看到的也僅僅是“河岸被山影壓著”。黑夜很恐怖:某年輕的積極有為的語文老師去年的年度考核被學校極不負責任的領導認定“不稱職”,今年根本無法參加職稱的評定!!悲哀啊!!!不久,“有星流過曠野去”,多想知道,那是救星嗎??我們倒是多么的渴望啊!!
--“做好本職工作,用教學業績來回應一切”、“、、、這個世界我們很難改變它,我們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就問心無愧了、、、、、、”得到教育局某主管的重要批示,我們真的“感覺到,萬物還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來的人”!!
“只有我是最初醒來的人”--我們強烈的意識到:《一個深夜的記憶》是痛苦的!!!為什么要說“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土地上,經受過戰斗洗禮的詩人的純凈、樂觀的心”???我們很難理解,詩人究竟樂觀在那里呢??大家看看: “我”僅僅“以為是陽光”嘛!!實際上“還是深夜”啊!!盡管“我聽見了黎明的音響”,但是,在我們廣袤的國土上,光響雷,不下雨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吹動了月亮的弓弦”不是真的,那是“仿佛”的。真切的情況是“萬物還在沉睡”啊!那里是“樂觀”呢?難道說“只有我是最初醒來的人”就非常樂觀嗎?恰恰相反,那是多么的孤獨、多么的無奈、多么的痛苦、、、、、、
無論我們怎么讀,怎么思,怎么析,《一個深夜的記憶》是痛苦的!因為:__“只有我是最初醒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