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抓住特征,進行細節描寫和心境不同抒情的色調濃淡也不同的寫法。
2、學習文章敘事詳略得當、首尾呼應的組材方法和巧妙安排伏筆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并善于觀察、積累生活的習慣,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作者的感情及文章蘊含的哲理。
2、學習作者敢于認錯,勇于自責、實事求是的可貴精神。
3、培養學生關愛動物,尊重生命的品質和平等意識。
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品味情感,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
1、感悟作者的感情及文章蘊含的哲理。
2、文章敘事詳略得當、首尾呼應和抓住特征,進行細節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感悟作者的感情及文章蘊含的哲理。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研讀課文,品味作者情感,探究作品主題。
第二課時:研究、學習文章寫作方法:組材方法、細節描寫方法、適當抒情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組照片。黑的叫小鄂龜,黃的叫火焰龜。是我兒子的寶貝。兒子已經養了差不多十年的烏龜,養龜讓他收獲了快樂,也培養了他的愛心,更讓他對動物、對生命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悟。
2、 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誰養過?愿意讓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故事嗎?
3、 今天,我們來學一篇寫貓的小說,看看這篇文章中,人和動物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研讀課文,品味情感,探究主題。
二:整體感知
老師先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1、 字音字形詞義。
①音:這些生字的讀音字形要注意。
(強調 “澀”的寫法:左右結構,“慫”字的讀音,“蜷”的讀音。)
②義:這幾個詞的意義對理解課文內容很重要。
2、 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① 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文章寫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及帶給“我”的情感體驗)
② 文中有一句話總括了課文內容,是哪一句?(第一句)齊讀。
本文一邊敘事: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一邊抒情:養貓給“我”帶來的情感體驗。
三:研讀品味
(投影儀出示思考題:①、文章中“我”養的三只貓有什么特點?②、三只貓的亡失,分別給“我”帶來了怎樣的情感體驗?)
1、學生朗讀有關段落,做好標記。
2、投影儀打出表格,學生回答思考題①。
來歷 外形 性情 作用 結局
第一只貓 從隔壁要來的 花白的毛,帶泥土的白雪球 很活潑 讓我感著生命的新鮮和快樂 病死
第二只貓 從舅舅家要來的 渾身黃色 更有趣更活潑 飯后的娛樂捕鼠 失蹤
第三只貓 從門口拾來的 花白的毛,不好看 不活潑更憂郁懶惰 若有若無 被我打傷致死
3、貓的特點不同,養貓的情趣不同,失貓以后的心情也不同。學生完成思考題②。
四:合作探究
1、“我”為什么會“對于一只不喜歡的貓的亡失,比喜歡的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2、除了“我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這句,課文中還有兩句句式相同的話對比出了我“更難過”的心情?這兩句話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老師引導學生聯系上學期學過的《風箏》體會作者情感。 )
生自由讀、抽生朗讀、齊讀這兩句話,重音:“好久不、永不”。
3、 文中的“我”是一個知識分子,為什么會在沒有確鑿的證據的前提下便“妄下斷語”?假如養第二只貓時也出現了這樣的事,”我”會怎么想、做?
4、現在“我”明白自己錯了,卻永無改正“我”過失的機會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 30-34,體會“我”的難過、懺悔、內疚之情。抽生讀,師讀,齊讀。可以看出,“我”是一個具有什么品質的人?
5、小說中的“我”是一個虛構人物,是文中三只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只貓;他即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只貓的悲劇的制造者。作者運用第一人稱的寫法,自然地利用了“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這篇文章,作者究竟想表達一個怎樣的主題?學了這篇課文,對于人和動物的相處,人和人的相處,你能汲取哪些教訓,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組長做好筆記。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生活中,你有被人錯怪或誤解別人的時候嗎?思考一下: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誤解呢?( 學生表演情景劇:一生數學考了的100分,被同學誤解。)這是上周發生在我們教室的一件事。
1、對于劇中的事和人,我想聽聽同學們的說法。
2、 同學們想不想聽聽當事人的說法?
六、課后作業
1、完成《原創》字詞練習。
2、把生活中你被別人錯怪或誤解別人的事寫出來,寫一篇周記。
板 書:
貓
鄭振鐸
酸辛
悵然憤恨 平等 仁愛 理解 和諧
更難過 良心受傷
教學后記:
這節公開課讓我受益匪淺。在這堂課的準備過程中,我受到了周紅、鄭海燕、劉海濤、徐海玲、胡潔、史小華等老師的精心指導,更準確深入地把握了課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并在試講的過程中逐漸完善教學設計。我深深感受到:一堂好課是不斷地試出來的,一堂精彩的公開課是在不斷的修改打磨之后成功的。課后周紅老師、鄭海燕老師等各位同行的點評,能讓我更全面的了解到自己教學的特點和不足,以利于以后課堂教學的改進。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第一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探究作品主題,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握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感情及文章蘊含的哲理。本堂課做得較好的地方是: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流程安排合理、板書設計精簡,情景劇的設計表演精彩;教師教學過程中教態親切,注意細節,語言精煉。本堂課不足之處是:教師沒有更好地調節師生情緒以達到文本內容與課堂情境的最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