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揣摩字詞的意識,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yǎng)“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精神。
2.通過教學,加強學生把握關(guān)鍵句、篩選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
教學重點:
了解文章結(jié)構(gòu),確定中心論點,評價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
學習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單元導讀: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四單元。這個單元的四篇文章,體裁都是文化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shù)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jié)構(gòu)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這些課文屬于“社會科學類文章”這個大類。學習這些課文,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味妙語佳句,還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導人新課:
一提到“咬文嚼字”這個詞,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對有些人為了賣弄學問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糾纏的極大諷刺,很少會想到有什么積極意義。的確,如果你查《漢語大詞典》,你會發(fā)現(xiàn)詞典上的三個解釋無一不含貶義:A.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lǐng)會精神實質(zhì)) 。例1:學習馬列主義理論要領(lǐng)會其精神實質(zhì),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B.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 例2:此君肚里學識稀薄,但在人前說起話來卻常常咬文嚼字,極盡嘩眾取寵之能事。C.形容強詞奪理或狡辯。例3:此事明明是你錯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無用處。而今天,當你讀過了朱光潛先生這篇《咬文嚼字》,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成語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它對我們養(yǎng)成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清代,桐城出了以方苞、劉大猷、姚鼐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學家,稱為“桐城派”,其文章特點在于簡潔,朱光潛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讀書,舊學功底很深。)。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并獲博士學位,回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wù)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等職。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shù)研究,成為美學界一個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還致力于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chǎn)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成為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四、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注音:
涎(xián) 錙(zī) 銖(zhū) 鏃(chuò) 岑(cén) 梓(zǐ) 牘(dú)
2、多音字及形似字:
惡(wù、è、ě) 藉(jiè、jí) 乘(chéng、shèng) 嬋(禪讓、蟬聯(lián)、彈指、簞食)錙(淄博、緇衣、輜重、鯔魚) 牘(牛犢、瀆職、木櫝、黷武)
3、詞語:
(1)掌握下列成語:
咬文嚼字: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lǐng)會精神實質(zhì))。
深惡痛絕:形容痛恨到了極點。
錙銖必較:對極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
清沁肺腑:即沁人心脾,原指清新空氣或花香沁入人的心臟、肺腑,使人感到非常舒服。現(xiàn)在形容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形容學問淵博,富有文才。
(2)辨析第五段的三個詞語:
冷寂:冷清而寂靜。多形容“物”。
寂寞:清靜、孤獨。多形容“人”。
岑寂:寂靜。但沒有冷寂的程度深。
五、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關(guān)鍵句:
(1)什么是關(guān)鍵句?
關(guān)鍵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語句,它突出地體現(xiàn)了文章的旨趣,標示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結(jié)構(gòu)的特點。
從內(nèi)容來看,中心句、主旨句和詮釋句是關(guān)鍵句。
(2)關(guān)鍵句的類型 從結(jié)構(gòu)看,總結(jié)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guān)鍵句。
從出現(xiàn)的頻率來看,反復出現(xiàn)的文句是關(guān)鍵句。
(3)本文的關(guān)鍵句有:
“這是煉字的好例。”“我們不妨借此把煉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過渡句)(第二段)
“但是我們咬文嚼字,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過渡句)“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qū)懽鳎覀儽仨氂幸蛔植豢戏潘傻闹攪馈!保ㄖ髦季洌耙慕雷郑诒砻嫔舷裰皇钦遄梦淖值姆至浚趯嶋H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感情。”(詮釋句)(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中心句)(和上句在意義上又形成一定的反復)(第五段)
“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用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lián)想的意義。”“科學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義就愈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lián)想的意義,尤其是在詩主面”“直指的意義易用,聯(lián)想的意義卻難用。”(詮釋句)(第六段)
“這是一個善用聯(lián)想意義的例子。”(過渡句)“聯(lián)想意義也最易誤用而生流弊。”“一件事物發(fā)生時立即使你聯(lián)想到一些套語濫調(diào),而你也就安于套語濫調(diào),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并且自鳴得意。這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們所說的‘套板反應(yīng)’。”( 詮釋句)(第七段)
“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中心句)(最后一段)
2、明確觀點,突破重點: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頗易引起爭議,這是因為:
一是本文結(jié)構(gòu)與一般的議論文不同,它不是從觀點出發(fā),進行演繹論證,而是從個別到一般,然后再到個別;即從實例到論點,然后再展開證明;這樣它便不是開章明義,而是中間揭示主旨,中心論點在第三段才出現(xiàn),即“在文學,無論閱讀或?qū)懽鳎覀儽仨氂幸蛔植豢戏潘傻闹攪馈!?/p>
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論點,有的重要論據(jù)貌似分論點,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這樣的話,并且課后練習題第四題的設(shè)計(“從讀過的詩文中再舉一兩個例子說明這個論斷”)也很能迷惑一些淺嘗輒止的學生。
三是學生的習慣思維,中心論點不是標題,或在開篇,就一定在最后。
分析思路:第一、二兩段從實例入手,引入論題→第三、四、五段以靜態(tài)例子(《史記》李廣射虎)與動態(tài)例子(賈島苦吟)初步論證中心論點→第六、七段以正面例子(東坡詩句等)與反面例子(“套板反應(yīng)”現(xiàn)象),說明咬文嚼字之難,進一步論證中心論點→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加以總結(jié)。
3、本文共有八個自然段,請同學們根據(jù)文意劃分一下層次。
明確:八個自然段,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主體內(nèi)容是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1-4段),第二部分,講文字聯(lián)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5-7段)。最后一段是總結(jié)性的話語。
六、欣賞品味,延伸提高:
設(shè)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重點品味。
(1)文章前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這三個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樣?明確: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例一說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由此引入論題。例二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從靜態(tài)入手論證中心論點。例三從動態(tài)入手,說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非常精煉、準確,既缺一不可又不顯絲毫累贅。
(2)根據(jù)文中觀點,比較以下語言: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3)請你對下面的句子也來個“咬文嚼字”: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眼看”沒有“忍著”的悲憤意味。 )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著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jīng)驗里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鬧”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態(tài)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并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fā),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盡含于一個鬧字之中。 )
七、請根據(jù)特定的情景增加詞語,使下面的文字表現(xiàn)出特定的意境:(考點:擴展語句)
早晨,太陽發(fā)出光芒,樹上的鳥兒鳴叫著,樹下的流水流向遠方。
[1]要求擴展后的句子要抒發(fā)主人公歡快的心情:
示例1:早晨,溫暖的太陽發(fā)出金色的光芒,茂密的樹上有幾只可愛的鳥兒清脆地鳴叫著,樹下清澈的流水歡快地流向遠方。
示例2:早晨,太陽發(fā)出柔和的光芒,樹上的鳥兒歡快地鳴叫著,樹下的流水叮叮當當奏著樂曲流向遠方。
示例3:早晨,微風習習,暖融融的太陽發(fā)出金色的光芒,樹上的鳥兒迎著金色的陽光歡快地鳴叫著,樹下的流水輕快地流向遠方。
[2]要求擴展后的句子要抒發(fā)主人公苦悶傷感的心情:
示例1:早晨,太陽發(fā)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禿禿的樹上幾只寂寞的鳥兒凄惶地鳴叫著,樹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風中無言地流向遠方。
示例2:早晨,太陽發(fā)出刺眼的光芒,樹上的鳥兒唧唧喳喳令人煩躁地鳴叫著,樹下的流水無精打采嘆息著流向遠方。
示例3:早晨,太陽發(fā)出冷清的光芒,樹上那只離群的鳥兒不時悲哀地鳴叫著,樹下寂寞的的流水懶洋洋流向遠方。
八、思考作業(yè):品味課后第二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