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劃分的要訣
句子成分劃分口訣:
主謂賓 定狀補,一般成分弄清楚。
基本成分主謂賓,附加成分定狀補。
主語講誰或什么,陳述主語是謂語。
動詞涉及人或物,涉及成分叫賓語。
修飾限制算定狀,補充說明就是補。
定語用在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后補。
還有標志的地得,幫助分清定狀補。
注意位置和關系,認真分析莫疏忽。
2.劃分的符號
用“‖”劃分主語和謂語。
用“~”標出賓語。
用“( )”標出定語
用“[ ]”標出狀語。
用“< >”標出補語。
如果要求進一步分析用作一個句子成分的主謂短語時,可以在主語
下面劃“=”,謂語下面劃“─”。 “‖”劃在句前,表示非主謂句,其結構
關系的名稱,可以在‖上注明。
3、劃分方法
一次劃分:先用“‖”界分出主語和謂語,如果有賓語,也要劃出。然后,
再找出主、謂、賓的中心語,用“”標示出來。
例如:偉大的人民‖一定創造出偉大的時代。
二次劃分:到主語和賓語的中心語前劃定語,到謂語的中心語前或句首劃狀語,
再到謂語中心語后劃補語。例如:(偉大)的人民‖[一定]創造<出>(偉大)的時代。
4、復雜單句要進行分析時,需先找出主干。單句的主干是指把句中所有的定語、狀語、補語都壓縮掉以后剩下的部分,也就是主語(或主語的的中心語)+動詞(或動詞的中心語)+賓語(或賓語的中心語)。找出句子主干常常是檢查病句的好方法。
摘取句子的主干,是為了掌握原句的結構,對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幫助。但是,必須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來的句子,意思沒有原句那樣明確,有的甚至跟原句相去很遠。還要注意,在摘取否定句主干時,一般要把否定詞一起摘出來。
單句若是由復雜的短語構成時,單句也就成了復雜的單句。 位置和關系,認真分析莫疏忽。劃分句子成分,找出主干。
(一) 什么是主語、謂語
在一個句子里,如果前一部分指明所要陳述的對象是“什么人”或“什么事”,那么,表明這人或事物的詞語就是這個句子的主語;如果后一部分陳述前一部分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干什么”“怎么樣”,那么,表明“陳述”的詞語就是謂語。一般主語在前,謂語在后。
主語是受謂語陳述的,謂語是對主語加以陳述的。如: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勤儉‖是一種美德。
干部和群眾‖很團結。
(二) 主語的類型
1、 施事主語
主語是動作行為的發出者(施動者),即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是主語發出的。主動句一般就是這類句子。如:我打球。
2、 受事主語
主語是動作行為的承受者(受動者),即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要涉及到主語,要落實主語頭上。被動句一般就是這類句子。如:球被我打。
3、 中性主語
這類主語,既不是施動者,也不是受動者,它只是謂語描寫、判斷、說明的對象。這類句子的謂語一般由名詞、形容詞以及相應的短語或主謂短語充當,還可由非動作動詞“有、是、在、像、姓”等充當。如:
屋里的氣氛更加活躍了。
(三) 賓語 賓語是用在動詞后邊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支配的對象的成分。說明謂語動詞所涉及支配的是“誰”“什么”等。如:
我們歡迎你。
(四)雙賓語
表示給予或取得意義的動詞如“給、送、教、買、借、收、告訴”等,可以帶兩個賓語。靠動詞謂語近的叫近賓(間接賓語),離動詞謂語遠的叫遠賓語(直接賓語)。近賓指人,遠賓指物。如:
我告訴你一件事。
母親教給我許多知識。
(五)補語
1.補語是用在謂語后面,對謂語起補充說明的成分。可回答“怎么樣”“多久”“多少“什么地方”之類的問題。有的補語和中心詞之間用結構助詞“得”。
如:我把作文寫〈完〉了
今年麥子種得〈好〉。 怎么樣
2. 補語和賓語的區別
相同點:位置相同,都在謂后。
不同點:
1、賓語是動詞謂語的支配對象,補語是動詞、形容詞謂語的補充說明。
2、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補語常由動詞、形容詞、副詞充當。介賓短語在謂語后是補語,絕不是賓語,更不是狀語。
3、賓語在謂語后不用結構助詞,補語在謂語后常用“得”。助詞“得”后的都是補語。
(六)、定語
定語是用在主語或賓語前起修飾、限制作用的成分。可以回答“什么樣”
“多少”“誰”之類的問題。有的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用“的”。如:
(洪亮)的歌聲蕩漾在遼闊的海面上。
(七)狀語
狀語是用在謂語前對謂語進行修飾限制的成分。可以回答“怎么”“多么”
“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什么方式”“對誰”等問題。有的狀語和中心詞之
間用“地”連接。如:
戰士們[勇敢]地打擊敵人。怎么 情態
這個孩子[很]活潑。 多么 程度
這個制度,[明天]起執行。什么時候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