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了解胡同及其胡同文化的特點。
2. 讀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那種懷舊與超脫的情感。
3. 初步訓練概括要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概括要點的能力。
2、通過語言的品味,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同學們,說起胡同,我們并不陌生,有的甚至熟視無睹了,不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鎮(zhèn),往來于胡同之中的經(jīng)驗是有的。但對于胡同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卻不大注意。北京的胡同獨具特色,一般人習以為常,有一位作家卻能以獨到的眼光,憑深厚的文化底蘊,審視北京的胡同,發(fā)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蘊,認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二、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職大中國文學系。此后,當過教師、編輯等。不平凡的生活經(jīng)歷,使之對社會、對人生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尤其給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對市井民居的熟悉,經(jīng)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鮮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體感強的油畫,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難以忘懷。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稱,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
三、北京胡同的歷史淵源:
巷稱胡同,始自公元720年前興建的元大都制定的坊巷胡同制度。
“街巷”(廣州)
胡同的別名 “里堂”、“弄堂”(上海)
“巷道”(楚雄)
四、有關“文化”的概念(使用投影儀)
1.所謂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而
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慣在內(nèi)的一種綜合體。
--英泰勒《原始文化》
2.“文化”從廣義來說,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
來說,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辭海》
五、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的關鍵句。
(1) 北京像一塊豆腐,四方四正--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北京人的方位意識)
(2)胡同的 原意(水井)取名(各種來源) 源于生活
(3) 胡同的寬窄大小(區(qū)分階層)數(shù)量 (數(shù)不清)
(4)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wǎng)絡 (方便而安靜) 影響生活
(5)胡同與四合院是一體 形成文化 影響思想
文化
(7)封閉的文化 (6)段的第一句話概括(6)(7)兩段的內(nèi)容。從一些關鍵詞句中可以看出。如“安土重遷”,“獨門獨院”,“但是平常日子,過往不多”,“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都是說“封閉”。
(8) 北京人易于滿足,他們對物質的要求不高。
(9) “北京人愛瞧熱鬧,不愛管閑事” (冷漠)
(10)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
感情
(13)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
(14)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懷舊”、“傷感”“無可奈何” 幾分留戀,幾分清醒。
(15)“再見吧,胡同”
文章的(11)(12)段分別舉“我的小說”和“生活”中的兩個例子來說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因此,沒有要點可直接畫出。
六、劃分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一4)介紹北京的胡同。布局 影響 取名 數(shù)量。
第二部分(5一12) 胡同文化的特征。從居住 焦急 娛樂 飲食 處世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三部分(13一15)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沒落的感受和思考。作者寫到胡同文化在時代大潮的沖擊下的的衰敗和沒落,帶有明顯的傷感的情緒。
第二課時
一、 思考下列問題
1、 什么是‘胡同文化’?請引用書上的一句話回答。
提示:
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第5段
(反過來說,胡同文化就是北京的市民文化。)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態(tài)。
第1--4段的內(nèi)容:胡同
第5--14段的內(nèi)容:文化
本文的文脈是先“胡同”,而后“文化”。
2、 北京的胡同有何特點?
提示:
方正、取名、寬窄、網(wǎng)絡等。就其“方正”而言,使得北京人方位意識極強;從“取名”而言,其原因很多,有計數(shù)、物件、行業(yè)、人物、形狀等但都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從“寬窄”而言,可反映出人的階層不同;就“網(wǎng)絡”來說,也體現(xiàn)了生活方便、安靜這一特點。
3、作者賦予了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樣的內(nèi)涵?用原文的話回答。
提示:
“北京胡同文化是封閉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滿足,他們對物質的要求不高”“北京人愛瞧熱鬧,不愛管閑事”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
3、 北京胡同文化建筑特點與文化特點有何關系?
提示: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文化特點。由于胡同的安靜閉塞,使胡同里的人們很少與外界接觸,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們封閉守舊,安于現(xiàn)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過安逸日”的小農(nóng)意識;而胡同的方正特點又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方式進而影響到其思想意識,封建正統(tǒng)思想較為嚴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甘做順民。
4、 作者在文中對胡同文化流露出一種復雜的感情,這種感情在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提示:
作者對胡同文化在否定的同時又有幾分向往留戀。例如在寫到胡同取名的來源時,列舉了很多胡同名字,這些名字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說明北京人的內(nèi)心,有一種鄉(xiāng)土情結;下文又寫了北京胡同人們生活方式的安寧、平和,閑逸恬談,寫了北京人講究“處街坊”,懂禮數(shù),寫了他們的飲食習慣,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淳樸的風俗和田園式的生活,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向往懷戀之情。但由于這種文化有封閉守舊一面,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是可貴的。最后一句“再見吧,胡同”,末尾用句號而非感嘆號,表現(xiàn)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5、胡同文化到底是怎樣形成地呢?或者說為什么只在北京形成了這種文化?
提示:
北京是十朝古都,北京人長期生活在天子腳下,受高壓統(tǒng)治,只能安分守己、逆來順受、自我滿足、忍耐屈從,這是不得已的選擇。長期處在如此封閉的意識形態(tài)下,只能形成如此封閉的居住方式。而建筑作為一種凝固的存在,又一代代地影響著后人的生活和思想。胡同文化就這樣形成了,它包含著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內(nèi)容。
二、 板書:
胡同(文化)的特點:
方正 各人自掃門前雪
安靜 易于滿足
封閉 冷漠(冷眼旁觀)
獨門獨院 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盒子)
思路
(建筑) (文化)
三、 本文的語言有的樸實,有的典雅。兩者互相結合,富有表現(xiàn)力。 品味下列語句的豐富內(nèi)涵。
(1) 蝦米皮敖白菜,嘿!
提示: (幾個同學范讀,體味“嘿”的表情)
一個“嘿”字,充分表現(xiàn)了北京市民吃了蝦米皮敖白菜之后的那種極其滿足感,證明了“北京人易于滿足,他們對物質的要求不高”的看法。
(2) 睡不著,別煩躁,別著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提示:
對別人無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現(xiàn)了北京人的那種忍耐性格,最后“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是作者對北京人的這一性格進行評論的 話 有局外人的佩服和調(diào)侃。
(3 ) 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提示:
盡情渲染胡同衰敗 沒落后的凄慘景象,引起人們的傷感懷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