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
李森祥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八課)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復述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合作、討論、探究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父親的感情,體會作者對土地家園和父老鄉親的深厚感情
(2)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三、教法與學法指導
朗讀法、導引法、討論法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臺階,導入課文
出示幻燈片“臺階”,看到這樣的臺階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讓你以“臺階”為題作文,你打算寫哪些內容?
(讓學生思考討論,然后指名回答,教者點評)
導入:同學們寫的臺階各有特色,讓我們與當代小說家李森祥筆下的《臺階》比一比,看看我們的文筆如何?
(二)踏上臺階,走近父親
1、速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學生自主合作解決為主)
2、整體把握,復述故事情節。
提示:(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學生復述后出示幻燈片: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
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
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三)凝望臺階,感受父親
1、再讀課文,討論父親的形象。(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父親的句子并討論)
(1)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父親有什么樣的感受嗎?為什么?
(3)“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
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么理解?
(6)從父親苦干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啟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以學生自己找,小組討論為主;思考題是學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分析、理解。教師可以在討論時投影出示)
2、學生討論分析父親的形象,教師引導。
父親:淳樸、謙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堅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播放歌曲《父親》,感受父親的偉大)
(四)回首臺階,探究父親
在臺階是三級的時候,父親凝望別人家的臺階心情是一種渴望;但是當父親耗盡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級高臺階的新屋時,他會想什么?
思考并討論:
1、父親一輩子艱苦創業的結果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屋,只不過臺階高些罷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局?
2、父親這樣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筆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的時候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
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為什么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通過問題,讓學生討論、體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詳略的重要)
(五)比較臺階,理解父親。
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愿望、追求,在兒女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
因子,恰是撐托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感謝父親!
請同學們將自己寫的《臺階》和作家筆下的《臺階》進行比較。
思考:1、你的文章中有細節描寫嗎?你認為細節描寫有什么好處?
2、你認為作家筆下的臺階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對自己所寫的文章還需作哪些修改?
(六)回味臺階,描寫父親
同學們,這篇文章通過描寫父親建造高臺階新屋的感人故事,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文章的魅力決不僅僅在于贊美父親的美好品質,其感
人之處更在于文章深蘊的那種淡淡的凄楚與辛酸。我們在探究本文的文學魅力的同時,更應關注一下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狀。我們應將億萬農民的希
望銘記在心,發奮圖強才是!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感受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課外完成作文,注意選材和立意(任選一題):
1、由《背影》和《臺階》兩篇寫父親的文章,回憶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個令你難忘、讓你感動的特點,要求描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
2、走訪身邊的貧困家庭寫一篇文章,激勵他們走出困境。
*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臺階高,主人的地位就高
老屋:三級臺階
新屋:九級臺階
父親:拼命硬干、堅韌不拔、艱苦創業(愚公移山的精神)
*課后記:
本教案的設計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的引導完成對文本內容的解讀,人物形象的分析,以閱讀帶動寫作。本教案的特點在于通過問題組,引導學生層層分析故
事的特色,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將學法的指導貫穿于學生的自主探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