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字詞,背誦默寫本詞。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感悟毛澤東宏大氣魄的精神境界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感悟毛澤東宏大氣魄的精神境界。
三、教學方法
采用“朗讀--合作探究--延伸拓展“的方法
四、教學課時: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同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者,他的卓越的 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被世人所公認,他的文學才華也同樣被世人所稱道,尤其是他的詩詞更是表現出了很高的文學修養。這首詞以宏偉的氣魄,生華的妙筆,寫景論史,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
二、題解、介紹詞的知識:
詞,詞又叫詩的別體,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三、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1、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
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所表達的感情。
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2、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如:分( )外妖嬈( ) 遜( )成吉思汗 ( )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 )
解釋下列詞語:惟余莽莽 競 折腰 紅裝素裹 風騷 風流人物
3、齊讀一遍。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4、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求讀的時候盡量處理好音 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
5、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四、學習上闋: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描寫雪景的?
2、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3、討論: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4、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5、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6、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
7、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8、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9、提問:在這里,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除了以上表現手法之外,還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請你找一找。
五、小結(生談感受)。
六、板書:
總寫北國風光
上闋 具體寫冰封雪飄 寫景,寓情于景
設想雪后美景
第二課時
一、學習下闋:
1、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2、提問: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3、提問: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4、問題:為什么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5、提問:“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么共性?
6、提問:對于這樣杰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7、“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
8、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9、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10、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11、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為什么這么說?
二、梳理、總結、擴展
1、理解《沁園春 雪》的藝術特色(小組討論)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
2、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后教師歸納)
3、這首詞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4、學習小結。
三、延伸拓展
1、仿寫。寫后,請幾個同學讀給大家聽,大家評議。
①友情提示:同學們學習了世界地理,領略了各地的自然風光,了解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請以“望”或“游”等字領起寫兩句話,描繪世界景物和風土人情。
②友情提示: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熟識了不少人物。請以“惜”或“憐”等字領起寫兩句話,評論一部書中的幾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