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維是文學創作與文學欣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具有比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我們在教學中,難充分利用好初中生的這一特點,對語文教學是有極為有利的。
我在上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就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挖掘詩中的意境,學生能從詩里點畫的自然景物中,體會出詩人深厚的情感。
課中,我讓學生先朗讀兩遍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然后我向學生提問:這短短的詩篇,寫了詩人與朋友的什么事?學生答:分別。
我問:詩人與他的這位朋友的感情如何呀?
多數學生答不出來,一個學生說:從閱讀提示中知道,表達了他們深厚的情誼。
我說:對,就是這個意思。那么怎樣理解這個主題呢?我們從詩中找出表達這個意思即主題的關鍵詩句,也就是詩中的哪些詞、句體現了他們間的深情呢?
個別學生小聲答道“故人。”就再無聲息。
我說:“故人”,只告訴我們,他們倆是朋友關系而已。朋友間的情感是的深有淺的,“故人”并不能說明感情深厚呀!
馬上有個學生說:那只剩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了。
我說:對。
但這兩句詩是景物描寫的,怎樣理解它表達的感情呢?有個學生問。
我說:這位同學這個問題提得好,這兩句詩確實是景物描寫的,同學們想想,這景物是誰看到的呢?
“李白!”
大家再想,李白是怎樣看朋友離去的呢?大家描繪一下,好嗎?
有的回答:兩眼不眨地一直盯著;有的說:看的時間很長。
為什么呢?
因為孟浩然乘的是舢板,劃得很慢,長江那么寬廣,李白卻看到那船消失在遙遠的天邊,那肯定要看很長的時間啰。
有個學生補充說:不但如此,船在天邊消失了,李白都還在看那朋友消失的地方,看都看楞了。
大家說得很對,這些舉動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呢?
表達了他們之間無比深厚的情感。
為什么呢?
只有感情很深厚,才看了那么長的時間,也那么專注。
我說:對。不過,剛才那位同學說李白看愣了,你們說,這樣說對嗎?
學生答:對!
那就是說李白當時是發了呆,頭腦一片空白了?
學生受到啟發又都說:不。他肯定想。
那李白想了些什么呢?我們來猜猜,看哪位同學說得好?
學生紛紛說:一邊看一邊回想過去他們交往的情景……牽掛著朋友,擔心朋友是否一路平安……期盼著與朋友在什么日子才能再相聚……(概括起來大致有這三種。)
我總結道:從上面的議論,說明大家的想象很豐富,說得都很好。我們大家能從看似那么平淡的景物描寫中看出了李白與他朋友無比深厚的感情,也能體味出詩無比美妙的意境,深刻理解詩的深刻含義。
當然,形象思維的教學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其他文體的教學。我們老師充分利用學生這豐富的形象思維,就能幫助我們的教學,讓抽象的藝術化作具體可感的東西,讓學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通過有形的去分析無形的,學會思考,也使教學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的語文情感,再是通過多次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分析作品的習慣,就能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欣賞的以能力,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也使學生懂得作品的精妙,提高仿寫的能力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