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中英文學校高中部 黃自來
教學目標
一、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
二、學習閱讀篇幅較長、信息量較大的文章,從中篩選內容要點。
三、了解現代社會語言日趨國際化的特點,了解我國雙語言發展狀況。
教學重點難點
一、認識文章各部分的邏輯聯系,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
二、理解本文的結論:“雙語言是一種現代化的指標。從雙語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測知國家現代化的程度。”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聽說過“雙語言”嗎?“雙語言”是指什么呢?雙語言時代是個新穎的說法,大家對此說法有什么感受?本文是一篇論文,大家對論文有多少了解? 讓我們一起走進《雙語言時代》,通過品讀來解開我們心中的一個個謎團。
二、介紹有關論文的一些知識。
1、作者簡介
周有光,生于1906年。江蘇常州人。語言文字學家,曾發表多篇語言文字論文,有《周有光語文論集》。
2、文體知識
論文是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它不同于我們常見的議論文和說明文,有著嚴格的要求和標準。從觀點和內容上看,要有相當的創新性;從材料占有上看,要有相當的可靠性;從論證過程上看,特別強調邏輯的嚴密性;從語言表達上看,必須做到準確、恰當和流暢;從文章結構上看,往往分緒論、本論和結論三個部分。
3、背景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中國與世界融為一體,外語熱、留學熱一浪高過一浪。中國人也和世界其他國家很多人一樣要進入雙語言時代。本文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完成的。
三、快速閱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零散 洋涇浜 獨占鰲頭 津貼 賺取
頡頏 無冕之王 醞釀 老撾
2、修改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諸候 植民地 獨占獒頭 津帖
背道而弛 心復大患 委縮 小屋見大屋
3、注意些列詞語,查字詞典解決
(1)背道而馳
(2)心腹大患
(3)小巫見大巫
(4)洋涇浜
(5)并駕齊驅
四、再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什么是國家共同語和國際共同語?為什么說我們這個時代是雙語言時代?雙語言時代有什么特點?
2、本文的七個部分可以分為幾層意思?這幾層意思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聯系?本文的結論是什么?
第1組問題比較簡單。學生主要應當了解地球村和國際共同語兩個概念。
第2組問題比較復雜,要正確回答這幾個問題需要對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緒論,主要意思有兩句話,一是“英語已經事實上成為地球村的共同語”,二是“現代是雙語言時代”。第二到第七部分是本文的本論部分。這一部分可分為三層:第二、三部分是第一層,從全球范圍論述英語已逐漸取代法語,成為事實上的國際共同語。第四到第六部分是第二層,以東南亞、印度、日本幾個地區或國家為例,反映世界各國殊路同歸,論證走向雙語言時代是國際大趨勢。第七部分是第三層,將雙語言的發展與現代化結合起來,指出我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面臨改進漢語教學和提高英語水平的雙重緊迫任務,從而引出了本文的結論。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本文的結論--“雙語言是一種現代化的指標。從雙語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測知國家現代化的程度”。
五、當堂練習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零散 洋涇浜 頡頏 賺取
A、sn jīng xié zhuàn
B、sàn jìng xié zhuàn
C、sn jìng jí zhèng
D、sàn jīng jí zhèng
2、閱讀下面課文選段,并回答問題。
日本的雙語言
日本善于吸收外來文化,擇優而從,青出于藍。一位日本教授說:在古代,日本學習中國一千年;在近代,日本學習西洋兩千年;古代使用中文和日文,近代使用英語和日語。二次戰后,日本的雙語言又有新發展。
日本在一次戰前,貿易利用英語,科技利用德語。二次大戰后,充分利用英語,引進新技術,發展國際貿易,把軍事戰敗國變成經濟戰勝國。
日本投降(1945),美國將軍麥克阿瑟成為日本的“太上皇”。他命令日本實行“語文平民化”。經過逐步改革,減少漢字數目,簡化漢字筆畫……
在美國的影響下,英語教學在日本逐步普及和提高。兩種語言接觸,必然發生“洋涇濱”現象。廣東話的洋涇濱是有名的,可是跟日語的洋涇濱一比,就小巫見大巫了。日本的外來語原來很多,現在更多得無法形容了。日本學者說,日本學習中國文化時候,從漢語吸收大量外來語,時間久遠,習以為常,已經忘記了那是外來語了。今天從英語吸收大量外來語,是日本吸收外來語的第二高潮。
大半個世紀之前,日本放棄“意譯”科技術語,改為“音譯”科技術語,用片假名拼寫。這使日本術語的讀音接近國際化,但是片假名寫成一長串,群眾難學難記。有人主張改用漢字意譯,引起意譯和音譯的爭論。一位日本教授說,音譯固然有缺點,意譯的缺點更大。
日本人喜歡出國旅游。據說近來每年出國人次超過總人口的一半。世界各地的旅游點都能看見川流不息的日本人。旅游使日本人增進見識,提高文明。國際旅游需要國際共同語,旅游是推廣英語的一種動力。
日本的大企業要求職員英語過關,經常測試職員的英語水平。目的是使職員能夠獨自在國際互聯網絡上取得外國資料,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這是真正的進入信息化時代。日本的電腦普及率已經超過了西歐。國際互聯網絡極大部分都用英語。英語成為在日本大企業中擔任職務的必要條件。
為了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日本從1997起,小學生提前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西歐有些國家實行“掃除外語(英語)文盲”,日本還沒有這樣做,但是英語越來越被重視,幾乎要跟日語并駕齊驅了。日本有人慨嘆說:“日本”快要沒有了,只剩下“Japan”了。
①選文第2段的“把軍事戰敗國變為經濟戰勝國”一句若換成“成為舉世矚目的經濟強國”如何?為什么?
②“洋涇浜”一詞的意思是什么?文中用“小巫見大巫”這一熟語是為了說明什么?
③體會“日本有人慨嘆說,‘日本’快要沒有了,只剩下‘Japan’了”一句的意思和表達效果。
④從選文上看,英語在日本的迅猛發展主要受哪幾方面的影響?
參考答案:
1、A 2、 ①不好。原句的“戰敗國”與“戰勝國”形成強烈的反差,而在日本形象逆轉上正是英語扮演了重要角色,這樣能很好地突出“充分利用英語”在日本經濟發展上所起的巨大作用。
②“洋涇浜”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互相接觸而產生的混合語言。“小巫見大巫”形象地說明了日本非常善于吸收外來語的特點。
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英語在日本的“擴張”之勢和受重視的程度,語言風趣、幽默,耐人回味。
④受美國影響,受出國旅游熱影響,受大企業用人制度影響,受教育影響。
六、布置作業
做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第二課時
一、提問檢測
1、周有光,生于1906年。 人。 學家,曾發表多篇語言文字論文,有《 》。
2、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傾泄 華裔 獨占鰲頭
B、津帖 慨嘆 心腹大患
C、萎縮 銷售 無冕之王
D、醞釀 妨礙 背道而弛
參考答案:1、江蘇常州 語言文字 周有光語文論集
2、C(A傾瀉 B津貼 D背道而馳)
二、精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給“國際共同語”下一個定義。
2、“英語的洪水泛濫”應如何理解?造成這種現象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3、法語為什么在與英語的競爭中失敗?
4、給東南亞國家的雙語言化列一個一覽表,表中應反映兩方面的內容--國家語言和英語的地位。
5、印度與日本的英語發展有哪些不同之處?
6、在改革開放時代,形勢對我國的雙語言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
以上這些問題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主要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參考答案:
1、國際共同語是一種由歷史逐漸形成的各個國家都可以方便使用的語言。注意,要點在“一種”。
2、指在全球范圍內流通。原因有政治、經濟、英語本身的優勢和美國的推動等。
3、原文中有四條明示信息。(略)
4、略。
5、印度:英語長期作為教學語言得以流通;英語成為有利可圖的商品。日本:受美國影響;受旅游影響;受大企業用人制度影響;受教育影響。
6、內外并舉,兼程前進。
三、體會寫作特色
課文的語言通俗易懂,分析下列句子的語言特色,并說說他們的表達效果。
1、地球的確太小了,不能再說是“大地”,已經成為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做“地球村”。
2、在地球村里,民族繁多,言語各異。如果東村說的話西村聽不懂,西村說的話東村聽不懂,那么地球村就成啞巴村了。
3、日本人有人慨嘆說,“日本”快要沒有了,只剩下“Japan”了。
參考:語言通俗,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使得抽象的語言問題變得生動形象,讓讀者易于接受、樂于接受。
四、中心總結: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雙語言時代。雙語言是一種現代化指標,從雙語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測知國家現代化的程度。
五、教師總結。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獲得了兩方面的收獲。一方面,我們對信息化時代的當今世界對語言的要求有了比較清楚地了解;另一方面,我們對論文的內容和結構(尤其是結構)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廣泛地接觸這種問題(特別是學習自然科學的同學),希望今天的學習對你們有所幫助。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