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結合背景理解這首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體會其意境美。
2、 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傷感哀傷之情。
3、 賞析積累掌握詩歌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到作文中去。
【教學重點】
1、 把握意象、體會意境,理解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2、 學習虛實結合,點染的藝術手法,并學會運用。
【教學難點】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
【教學方法】
1、 誦讀賞析
2、 引導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 情景導入
播放《送別》歌曲
二 播放朗讀,學生整體感知。
討論:1、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柳永為什么能把離別寫得如此傷感?(結合背景)
三 學生朗讀,進一步感知。
討論:1、這首詞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離別的?
2、離別可分為幾個場景?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幾個場景。
四 合作探究
1、 對這首詞我們首先要抓住“景”和“情”兩個方面來分析,也就是要通過了解意象,進而理解詞中的意境,把握主旨。現在請同學們找出本詞中的意象。
上片:寒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
下片:酒、柳、風、月。
2、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從這些意象中你可以想到那些詩句?
3、這些典型的意象,給我們營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意境呢?
4、在詞中,眾多的意象羅列在一起,總要有些方法來加以一定的引導,才能夠完整地完成一個主題的表達。那么,我們在這首詞中涉及了哪些藝術手法呢?
虛實相生 情景交融
5、情景交融固然是本詞的主要表現手法,但是清代文學批評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柳永的詞善于運用“點染”手法。那么什么是“點染”手法?本詞是如何體現的呢?
點染是畫家作畫的手法,有些處加點,有些處渲染。詩歌中的所謂“點”,指的是點明情感的內涵;所謂“染”,指的是用景物或事物來渲染烘托所點明的情感。
五 賞析《雨霖鈴》歌曲。
六 作業
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運用虛實相生,點染的手法把這首詞擴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