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賦的問題特征和本文的文言語法現象
2.文本的藝術分析、言語的精神分析
3.體味李白的生命觀和精神氣象
過程與方法
1.誦讀:把握節奏和語氣,領會思想和情感
2.圈點:疏通文意,發現問題,交流心得
3.細讀:由語言分析導入精神分析
4.探究:聯系相關文本,聯系當下社會,探討時代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浮生”的夭折范疇和詩意范疇
2.“為歡”的尺度和限度
【重點、難點】
1.藝術分析、精神分析
2.李白的生命觀和精神氣象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此文約作于733年。727年,28歲的李白只身云游至安陸,娶高宗時宰相許圄師孫女為妻,生女平陽、子伯禽;廣結道友,優游山水,李白自稱“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安陸在今湖北,為古代楚文化發祥地。楚文化屬于巫文化(莊子、屈原),長于宏富的想象,具有通靈的特性,類似于古希臘的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歡、迷醉、藝術的生命狀態。
二、誦讀
1.試讀:請一名學生試讀,其他同學評價、修正。
2.誦讀提示
①基調:慷慨、俊爽。
②節奏:駢體文,以四、六言為主,兼五、七、八、九、十言;中速,長句稍慢,短句稍快。
本文前兩句共有如下兩個版本,你認為哪個版本最好?為什么?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夫,也;破空而來,不可羈勒。試讀)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無“也”字,喟嘆不足。試讀)
新建版本: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無“夫”字,喟嘆不足,試讀)
③節奏:節奏→節奏→語氣。
④語氣:“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宜悠長、慷慨而蒼涼;至于“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則短促而低沉;繼而上承古人,下接群季,復歸慷慨。
3.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疏通文意
(夫)天地………… 萬物散…………空間(宇) 光陰………… 百代…………整/時間(宙)
(而)浮生………… 為歡整…………人間 古人………… 良有散…………古人
(況)陽春………… 大塊整…………今人 整中有散
會………… 序整………… 群………… 皆………… 吾………… 獨整………
幽………… 高整………… 開………… 飛整………… 整
不………… 何整………… 如………… 罰散………… 整散結合
為方便學習講解,茲將文章分為六小節層,每一節層的教學目標和步驟相同:先要求學生當堂背誦,理解詞義、詩賦節奏、結構層次等。
逆旅:逆,迎;旅,客。旅店。
一般為文者寫宴會,常以美景和人事起筆。李白卻以宇宙、人間起筆,有“萬古愁”,筆力勁健。//節奏:整中有散。
浮生:浮泛不踏實的人生,如貧病交加、盛衰之變、漂泊不定。
秉燭夜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由宇宙而人間,由人間而古今。//節奏:整散結合。
煙景:許是陽春回暖,地氣上升;許是萬樹新綠如輕煙。煙花五月下揚州,煙,花也。
文章:文,紋,錯雜的花紋;章,彰,明,鮮艷的色彩。
物我合一,源于造化之神力。//節奏:整。
天倫:此指詩人與諸從弟。唐時,從弟并非有血緣關系者,同姓、同好即可為兄弟,結伴交游。
俊秀:俊,杰;秀,麥苗,才。杰出的人才。
獨慚康樂:自謙也。注意與“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的心理作比。
物我合一,源于俊秀之凝視、寄托。//節奏:整。
幽賞:幽,深、隱,此指情懷幽雅。
高談:應是魏晉三玄之談--《老》《莊》《易》,崇尚自然,放浪形骸,啟發人的自覺。
瓊筵:瓊,美玉。為何不是金筵銀筵?屈原,比德傳統(香草、美人、美玉)。
坐花:花。《論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羽觴:又名羽杯、耳杯,酒器,一般為玉質,淺腹,平底,兩側有雙耳,狀如鳥羽。羽觴出現于戰國,延續至魏晉,其后逐漸消失。羽觴有古風,令人遙想魏晉風骨。
仙風道骨。//節奏:整。
佳詠:《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金谷園:又稱梓澤,西晉富豪石崇所建私家園林,一時繁華,至唐已為廢墟。
罰:試問李白與諸弟詩才孰高孰下?不言自明。不醉焉得出此戲笑、狂放之言?
酒數:一作“酒斗數”,典出石崇《金谷詩序》:“罰酒三斗。”足見狂放風度。
君子狂放。//節奏:整散結合。
三、細讀
請圈出有疑問的詞句、最能打動你的詞句,與同學交流。
以下是學生可能涉及的詞句。
1.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人生如寄)
①存在與虛無。西哲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知須以通過語言來傳達,未被感知、傳達的事物,就無法證明其存在。因此,海德格爾說:“語言是人類存在的家園。”
②寫宴會,卻由宇宙起筆,四方、古今,縱橫捭闔,極為瀟灑。
2.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物我同一)
①我:請聯系《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我”的轉換。有我之境。突出主體人格的張揚。
②大塊:大地、自然。古人嘗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李白《日出入行》:“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滓同科。”與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接通。
3.飛羽觴而醉月(仙風道骨)
①羽觴: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歡、迷醉、藝術的狀態。
②飛:能否改為“傳”?不可。一,羽觴狀如鳥羽而飛,言傳杯之速;二,傳達出精神飛動、瀟灑之勢。
③醉月:醉對明月,醉于明月之下,恍乎惚乎,不知其身之所存。與“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同趣。
四、探究
(一)古人但逢宴會,必賦詩,必囑才俊為序。我們學過的有《蘭亭集序》《騰王閣序》等。
1.王羲之《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2.王勃《騰王閣序》:遙吟甫暢,逸興遄飛……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鳴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邱墟。
試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比較,三人的生命觀有何不同之處?
參考:王羲之:樂--悲,表達了“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生命觀。
王 勃:樂--悲,表達了“命途多舛,勝地不常”的生命觀。
李 白:悲--樂,表達了“大塊假我以文章,飛羽觴而醉月”的生命觀。
(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請談談你的理解和體驗。
參考:1.“浮生”的夭折范疇。“夭折范疇”是中國當代學者提出的哲學命題,意即人的存在往往陷入夭折的困境,生命易逝,精神不能自主。鮑照《行路難》、杜甫《登高》皆此類。
2.“浮生”的詩意范疇。海德格爾:“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黑暗的是肉體和大地,明亮的是眼睛和靈魂。人通過尋找詩意獲得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3.“為歡”的尺度。始皇阿房,石崇金谷,沉迷聲色,皆為患。若李白桃園醉酒、蘇子赤壁泛舟,皆為歡。《古文觀止》:“末數語,寫一觴一詠之樂,與世俗浪游者迥別。”
五、作業
請聯系本書P13李白《行路難(其一)》,評論李白生命觀的多元性(300字左右)。
附板書:
(夫)天地………… 萬物散…………空間(宇) 光陰………… 百代…………整/時間(宙)
(而)浮生………… 為歡整…………人間 古人………… 良有散…………古人
(況)陽春………… 大塊整…………今人 整中有散
會………… 序整………… 群………… 皆………… 吾………… 獨整………
幽………… 高整………… 開………… 飛整………… 整
不………… 何整………… 如………… 罰散………… 整散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