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第四節
“說”一不“二”--避免歧義
一、教學目的:
1、認識、辨析歧義現象;
2、了解歧義產生的原因、類型;
3、掌握消除歧義的方法,在語言表達中避免引起交際障礙。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歧義產生的原因、類型;掌握消除歧義的方法;
2、難點:辨析歧義句的不同意義,掌握消解歧義句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辨析法、歸納法、實踐法、多媒體導學法。
四、教學時數: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趙本山的小品《賣車》導入。并簡析小品包袱的形成原因。
從腦筋急轉彎的兩道題說起:狗為什么不生跳蚤?樹上qí個猴,樹下一個猴,一共幾個猴?
(二)歧義概念:
歧義是指語句有兩種或多種意思,可同時形成兩種或多種解釋的一種語言現象。在語言交際中,一般情況下,歧義是一種非常有害的語病,它將使作者(說話人)與讀者(聽話人)之間無法建立起一致的理解,無法實現交流、溝通的目的。
有歧義的句子雖然在語法和邏輯關系上都是合格的,但是它表達的意義不明確,比應該表達的意義多了一個(甚至幾個)意義;因此,也屬于病句的一種。
(三)“火眼金睛”:
1、課堂熱身活動:找歧義
①臺大學生上網成癮如患絕癥(結構層次可以劃分為:臺∕大學生上網成癮如患絕癥或臺大∕學生上網成癮如患絕癥)
②電監會設立六區域電力監管局(可以理解為“電監會設立了六個管理各自區域的電力監管局”或“設立了一個統一管理六個區域的電力監管局”)
③兩代教授,人格不同(“代”是一個多義詞,可以理解為“輩分、時代”或“代理”)
④被控私分國有財產-專家總經理成了被告人(“專家總經理”的結構關系可以理解為并列關系或偏正關系)
⑤新生市場苦熬淡季(“生”是一個多義詞,“學生”或“產生”)
⑥朝鮮十年走近國際社會第一步(可以理解為“朝鮮每十年就向國際社會走近一步”或“朝鮮最近十年間向國際社會走近了一步”)
⑦賀順順:我和凌峰挺好的(“和”和“好”都是多義詞。)
2、師生說說在生活中見到的一些歧義現象:
3、課堂活動二:辨析造成歧義的原因是否相同
①我借他兩本書。(多義詞引起的歧義)
②這個人好說話。(多音詞引起的歧義)
③作為演員,一定要演好戲。(語法結構歧義)
④反對的是少數人。(語義結構歧義)
(四)梳理探究:
1、歧義的種類概括:
口頭歧義
同音詞引起的歧義
詞匯歧義 多義詞引起的歧義
歧義
多音詞引起的歧義
書面歧義
語法結構歧義
組合歧義
語義結構歧義
2、消除歧義的方法:
(1)修改法:
①替換詞語,消除歧義。
例:他走了三個小時。
他離開了三個小時。他步行了三個小時。他駕車了一個小時。
②調換語序,消除歧義。
例:已經七十多歲的他的父親身體還很硬朗。
他已經七十多歲,他父親的身體還很硬朗。
他已經七十多歲的父親身體還很硬朗。
(2)補寫法:
①前或后加提示,消除歧義。
例:開刀的是他父親。
如果“父親”是施動者,則是:我弟弟得了闌尾炎,開刀的是他父親。或開刀的是他父親,醫術真高明。
如果“父親”是受動者,則是:他母親沒有病,開刀的是他父親。或開刀的是他父親,他得去照料。
②補足省略部分,消除歧義。
例:我見到他時才讀初中。
我見到他時,我才讀初中。或我見到他時,他才讀初中。
③添加標點,消除歧義。
例:你說不過他也得說。
你說,不過他也得說。或你說不過他,也得說。
(五)隨堂演練:
1、分別用“修改法”和“補寫法”,分化下面歧義句的意思。
①我想起來了。
我想起床了。我想起來了,他昨天和我說起這事兒。
②他有個女兒,在醫院工作。
③學生家長都來了。
(六)高考真題再現:
1、“我們要學習文件”是個有歧義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義的一項是:(B )
A、請做好準備。 B、請把電視機關上。
C、小說不要帶來。 D、請你告訴小王。
(1994年上海高考試題)
2、下列各句中,語意明確的一句是:( A )
A、印度洋海嘯發生后,中國政府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對外救援行動。
B、今天老師又在班會上表揚了自己,但是我覺得還需要繼續努力。
C、祈愛群看見組織部新來的援藏干部很高興,于是兩人親切地交談起來。
D、因患病住院,83歲高齡的黃昆和正在美國的姚沒能到場領獎。
(七)小結:
語言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它是變幻無窮的,能表達出我們所想表達的一切,但前提是我們得掌握一定的語言規則與運用經驗,并能在實踐中習慣它。
(八)布置作業:
完成“小試身手”的第一、三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