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各自的特點。2、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二)能力目標: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三)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索表達的獨立張揚的個性,體會作品中閃現的理想光芒。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通過文中的兩幅圖景的對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1、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2、文章開頭為什么寫雨。
教學時間:兩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入:
欣賞歌曲《塞北的雪》。
除了歌曲以外,也有許多描寫雪的詩句:如李白《行路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毛澤東《沁園春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對雪情有獨鐘,不知慣于以文字作匕首的魯迅筆下會有怎樣的雪?
二、文學常識--作家作品。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漸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2、我們已經學過他的文章有:《風箏》(選自《野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阿和與<山海經>》《藤野先生》(此三篇選自《朝花夕拾》)
3、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和《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和《華蓋集》。
4、本文選自散文詩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1926年4月,共23篇。內容主要有:(1)追求美好生活;(2)揭露腐朽和黑暗,表現表現頑強的反抗意識和戰斗精神;(3)魯迅在抗爭和求索中的苦悶和矛盾。
5、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歌的特點,往往通過對具體形象的描寫抒發作者的某種情感,象征、比喻是其經常運用的手法。
三、寫作背景:
魯迅的《雪》寫于1925年1月。
當時正處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兩黨結成統一戰線,革命形勢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魯迅當時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反動勢力猖獗,斗爭極其激烈。魯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過對江南和的雪景的對比描寫,贊美了飛雪追求自由和頑強斗爭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冷酷黑暗的社會觀賞的強烈不滿的無比憤思的感情,抒發了對美好事物的贊頌和與黑暗勢力作堅決斗爭的革命情懷。
四、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重點字音。
磬(qìng)口脂粉奩(Iián)灼灼(zhuó)朔(shuò)方
凜(lǐn)冽(liè)粘(zhān)結 胭(yān)脂 旋(xuán)轉
多音字:
模:模(mú)樣模(mó)型褪:褪(tuì)色:指顏色或痕跡變淡或消失。褪(tùn)下一只袖:指用力使穿或套著的東西脫落。
2、課后詞語。(最后補充了4個)
博識:見識廣博。美艷:漂亮艷麗。消釋:消溶,溶化。
褪盡:脫落完。凜冽:刺骨的寒冷。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脂粉奩:脂粉盒。天宇:這里指天空。精魂:精靈,靈魂。
目光灼灼:形容明亮的樣子。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形容閃閃發亮的樣子。
五、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理清全文結構。
文章描寫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南方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
它們分別是課文的哪些自然段?--課文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寫江南的雪與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寫朔方的雪。
六:作業設計。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不翻書,完成課文內容填空。
1、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
2、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第二教時
一、認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1、作者以異常熱切而深沉的筆調描繪了南國一幅(冬日雪野)圖,展現了(山花爛漫、生機盎然)的景象。
2、作者寫這段的思路是:先寫(雨),次寫(雪),進而寫(花),最后寫(蜜蜂),這種寫作順序是(先靜后動)。
3、作者寫“雪野中”“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和“雪下面冷綠的雜草”以及蜜蜂等,作用是什么?
參考意見:起烘托作用,為了突出雪的色彩,營造優美宜人的意境。
4、江面的雪野中: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和雪下面冷綠的雜草以及忙碌的蜜蜂,由此可以聯想到英國詩人雪萊的一句名句是:
答案: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5、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作“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課后第二大題1小題]
參考意見:“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贊賞的。
6、際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課后第二大題2小題]
參考意見:“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指江面的雪蘊育著生命。
二、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自然段的大意。
參考意見:江南的雪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2、找出作者描寫江南的雪的一些詞語,并體會作者對江南的雪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參考意見:潔白、明艷,閃閃生光。--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3、南方的雪很美,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南方的雪給作者留下什么遺憾沒有呢?
參考意見:有。因為它未經磨練,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不能持久。
師小結:江南的雪有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它有一種溫潤的美,一種豐富多彩的美。江南的雪,透露著盎然的生機,蘊育著蓬勃的生命。雪中的景,雪中的人,都融入了作者對南方冬天美好的回憶。但是它未經磨練,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不能持久。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小小的遺憾。江南的雪具有什么特點?
滋潤美艷,隱含生機。但不能持久。
三、認真閱讀課文第二大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找出描寫朔方的雪的句子(或者說突出寫了朔方的雪的什么特征)?[提示:抓住形態、動作描寫]從擬人的角度來分析,朔方的雪具有人的哪些性格?
句子有:
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個性獨立
蓬勃地奮飛,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個性張揚。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頑強不屈
(板書:個性獨立、個性張揚、頑強不屈)
2、作者借朔方的雪贊揚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參考意見:贊揚的是一種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
3、北方的雪以孤獨寂寞卻從不妥協的姿態,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樂章:在“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像一個斗士,像一個不屈的挑戰者。你能體會作者的用意嗎?
參考意見:托物言志。北方的雪這種獨立、張揚、頑強不屈的精神與作者是何等的相似。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作者就是一個永不言敗的斗士,永不屈服的挑戰者。
4、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課后第二大題第3小題]
參考意見:北方的雪的一個特點是孤獨,它又是死掉的雨,是雨死掉后的一種脫胎換骨,這是一種崇高的獻身精神,它凝聚雨的靈魂。
5、作者為什么說: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
參考意見:因為她不甘于像暖國的雨那樣單調、平庸,又不甘于像江南的雪那樣屈從于外物而消磨了斗志。所以,用“雨的精魂”稱朔方的雪,是對朔方的雪頑強追求理想、盡顯獨立和張揚個性精神的極力贊美。
6你認為作者更喜歡哪一種雪景,為什么?
北方的雪,在孤單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
7課堂小結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的眼里,這種美平和、恬靜,卻未經磨練,并不能保持長久。他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樣,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張揚的個性,像一個奔放的挑戰者和戰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對北方雪的描寫中得到深化。這種寫法就是我們常講的:借景抒情。
四、概括全文主旨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了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較中表現了自己的傾向,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的追求,蘊蓄了他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品格,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五、作業設計:
2、至少寫四個與雪雪相關的成語,并任選一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