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城中學 侯江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觀察、感受能力和通過文本閱讀感知、發現、鑒賞美的能力。
2、 讓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培養學生感受和欣賞自然之美與文本之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培養學生感受和欣賞自然之美與文本之美的能力。
2、 學習文章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韻。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賞析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我們要學習的新課是“像山一樣思考”專題。這一專題的學習任務是“欣賞自然”、“感悟自然”和“沉思自然”。你們注意到了第一部分的標題了嗎?(示意看書頁左側)是――“諦聽天籟”。“籟(音lài)”是什么意思? “籟”指從孔穴里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成語有“萬籟俱寂”一詞,意思是各種聲音都停息了。“天籟”就是指大自然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但“諦聽天籟”不應該簡單理解成諦聽大自然所發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視與聽都含于其中。可見,我們學習第一部分兩篇課文的主要任務是“欣賞自然”,也就是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給我們展現的大自然的美景。
聽歌曲《夢江南》,走入美麗的江南。
歌詞:草青青~水藍藍~
哦白云深處是故鄉
故鄉在江南~
雨茫茫~橋彎彎~
哦白帆片片是夢鄉
夢鄉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時的云煙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蓮
只愿能夠化作唐宋詩篇
長眠在你的身邊
江南以優美的自然景色聞名于世,今天我們來感受一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樣子的。
二、了解作者(播放視頻)
郁達夫(1896-1945) 名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21年發起成立新文學團體創造社, 1930年發起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代表作:短篇小說集《沉淪》﹙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本小說集﹚, 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夏衍曾說“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支柱”。他一生積極參加抗日活動。1945年抗戰勝利后,被日軍憲兵殺害于印尼蘇門答臘島,終年49歲。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烈士。 該文創作于1935年,是郁達夫南遷杭州之后寫下的散文名篇 。
三、整體感知
聽課文朗讀錄音,思考:
一、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二、作者選用了哪幾幅畫來描繪江南的冬天?能不能為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1、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明確:可愛 明朗 含蓄的生氣 晴空的高爽 日光的洋溢
追問:能不能歸納到一個詞語上?
--江南的冬景,有一種明朗的情調。
2、從剛才大家找出來的這些詞語中,我們可以發現作者眼中的江南的冬天很美,像一幅幅水墨山水畫,那么作者選用了哪幾幅畫來描繪江南的冬天?能不能為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曝背談天圖(第2自然段)
午后冬郊圖(冬郊植物圖)(第5自然段)
寒村微雨圖(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圖(第8自然段)
旱冬閑步圖(第9自然段)
3、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寫什么?
寫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散步
北國的冬天:冷 蟄居 閑食 熱鬧的節期
閩粵日的冬天:極和暖 極南的氣候 春或者秋的延長
德國的散步:德國作家在文章愛散步 而寒郊散步也很舒服 兩者大概差不多
4、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那么《江南的冬景》就是通過與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氣候的對比,選取了五幅代表江南冬天不同側面的圖畫,寫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表達了對江南冬天的喜愛。
四、 具體研讀
研讀五幅圖畫。
1、如何研讀呢? 以第一幅圖畫為例,分析: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作者的感受如何?那種表現手法?
北國的冬天天氣:寒冷 風雪 人:蟄居室內
江南的冬天天氣:晴暖 濕潤 人:曝 背談天
對比: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溫和,渲染北國冬天所沒有的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
人的感受:歡喜 清閑 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用了一個動詞“營”,表明真的很閑,很把談天都當回事)
追問:文中還有這種手法的運用嗎?
和江南晚秋、北方夏夜比較(明朗)
和閩粵的冬天比較(溫暖)
和德國的寒郊散步比較(晴和)
2、那么用同樣的方法,你會不會分析第二幅圖畫呢?
景物:蘆花 紅葉 桕子 草
景物特點: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含蓄而有生氣 。
人的感受:享受這種富有生氣的彩色的冬天帶來的朝氣和積極 感受到春天不遠,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所用手法:濃墨重彩
五、 小結課堂
作者通過前兩幅圖畫的晴暖、明麗而有生氣來寫在江南的冬天的生活是悠閑、自在、快樂的。文章后面一部分仍然繼續在寫江南冬天的其它的美。我們下節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繼續研讀
1、后面三幅圖,我們會發現它是選取的冬天江南的三種氣候來寫的。那么作者的表現視角有什么不同?
明確:雨 雪 旱(沒有雨也沒有雪最后有春雪)
以“畫”寫雨 借“詩”寫雪 以“人”寫旱冬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避免重復交叉 讓文章更生動靈活 而且更有意蘊(圖和詩句)
3、具體賞析這三種寫法的巧妙設置。分小組研習,小組挑選一幅圖畫進行深入分析,你從這圖畫中收獲了些什么?情感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
A.微雨寒村圖:
所寫景物:長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
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
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作者強調的是在這一境界下,人會胸襟灑脫,得失俱亡,死生不問。怎么理解?悠閑的冬天的晚上,涼又不太冷,在屋子里,點上燈,酌一點小酒,看屋外安靜的村落,談各自己的生活,或論論詩,人生如果能活得這樣悠閑,那還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怎么會不灑脫起來?
B.江南雪景圖
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對比強烈。
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美寧靜。
所用手法:寫意傳神,表現精髓。
引用的關于下雪的詩句看出作者精心的安排前后位置關系和挑選這些詩句的苦心。
按時間順序:日暮 冬宵 雪夜更深 第二天早晨
側重不同:(避免重復交叉)寫來更有層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生活的悠閑,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麗的雪景(花),怡人的酒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深人靜后的溫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雪后冬晨的驚喜)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雪景,只是引用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巧借詩句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語句雖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C.旱冬閑步圖
干燥的旱冬,選擇以人入境,是一種智慧,既避免了重復與單調,又為下文回到散步作結打了基礎。
旱冬時的江南有什么樣的特點?人有什么活動呢?
晴和.散步.
二、寫法的學習和總結
那么學習了這篇文章,在具體的寫作方法上,我們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呢?
1.引用詩句,增加文章的詩情畫意
2.對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某方面的特點(可回顧《想北平》)
3.畫面場景的渲染與人的活動相結合(第2自然段)
4.形、色、味、觸、聲音,各種感官的調動(第5自然段只有顏色,可以擴展開來)
小結:細心地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好文章也一定是動腦筋好心思才寫得獨特而有味道的。
三、郁達夫散文的特色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卷自如;胸懷磊落,誠摯坦白,抒情性強。
劉海粟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
四、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通過學習郁達夫《江南的冬景》,一起感受了江南和暖明朗、富有生氣、悠閑迷人、充滿情趣的優美冬景,感受了郁達夫散文語言清新簡練的特點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事實上,生活中有時不缺發現美的眼睛,而是缺少感悟美的心靈、表達美的筆。希 望 同學們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用自己的心靈去 感 悟 美,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 “聽” 到來自“天外的聲音”,感受到 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才能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以更加積極的態度 去 面 對生活,迎接挑戰。
五、比較閱讀《故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