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同 文 化
教學目標:
1.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點,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掌握作者的行文脈絡。
2.品味語言,學習用平實樸素的語言敘事抒情的手法,體會京味語言醇厚活潑的魅力。
教學重點:點撥概括要點的方法,并嘗試用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胡同的特點和胡同文化的內涵。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文中流露出的對北京胡同文化的復雜情感。
教學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起北京,我們都會肅然起敬,她是我們國家的首都,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我們會想到天安門廣場,會想到金碧輝煌的故宮,想到雄偉的萬里長城,更會想到2008年的奧運會。可你想到北京的胡同嗎?方正的北京胡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北京市民,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胡同文化,或者叫北京市民文化。但隨著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她友將經受怎樣的歷史滄桑?今天,我就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北京胡同,體味蘊含其中的胡同文化的奧秘!
二、背景知識介紹
1、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當代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此后,當過教師,編輯等。不平凡的生活經歷,使之對社會、對人生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尤其給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對市井民居的熟悉,經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鮮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體感強的油畫,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難以忘懷。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稱,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卓記事》等。
2、胡同
“胡同”一詞來源于蒙古語,簡單地說,就是小巷或小街道。
3、文化
廣義上的文化是指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的文化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文化是個復合的整體,是人們生活意識、習慣、觀念等的集合。
三、速讀課文,理清思路
1、正音
鑷子(niè) 腌魚(yān) 摞磚(luò) 棱角(léng) 房檁(lǐn)
儲存(chǔ) 低徊(huí) 噌的一聲(cēng) 安土重遷(zhòng)
2、給文章劃分層次,理清行文思路
(1--4節) 北京胡同的特點
(第5節) 過渡段
(6--12節) 北京胡同文化的特點
(13--15節)北京胡同的沒落與衰敗
四、講讀課文
1、閱讀1-4節,從每段中找出關鍵信息,概括北京胡同的特點。( 運用跳讀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形狀--正
名字--俗
數量--多
環境--靜
2、閱讀6-9節,提取關鍵信息,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點。
居住--安土重遷、不愿搬家
交際--獨門獨院、細處街坊
飲食--易于滿足、要求不高
處世--愛瞧熱鬧、不管閑事
3、閱讀10-12節,思考:胡同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是什么造就了這種精神?
明確:文化精髓是“忍”。“忍”的文化精髓與他們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北京人生活在天子腳下,面對皇權天威,自己實是無力抗衡;看慣了巨商富賈的朝勝夕衰,才能身在富貴而不顯山露水。今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明天菜市場人頭落地,大官園底朝天。正因為如此,北京人面對外界的風云變幻、世事滄桑,才能安份守紀、逆來順受。
4、閱讀13-15節,思考:北京胡同文化的最終結局怎樣?作者對這一結局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明確:衰敗、沒落和消失
留戀、傷感和無可奈何
五、討論:本文的語言特點
明確:①樸素、平淡
②口語化
③雅俗雜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