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讓學生體會品味詩歌的意境,把握詩歌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優美深婉的意境。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美麗”的錯誤。
教具: 多媒體
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1、 導入語
昨天一位同學犯了一個錯誤,被班主任批評了一通,但是一位臺灣詩人的《錯誤》卻被很多人傳唱,這到底是怎么的錯誤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小詩《錯誤》。 (板書:錯誤 居中)
2、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在朗讀時,最好找幾位同學單獨朗誦,整體朗誦沒有氛圍,無詩歌韻味)
3、 請同學復述詩的內容,以便整體把握。
4、 針對課文設計以下問題:
A、 在這首詩中,什么是錯誤?
明確:馬蹄聲
B、 馬蹄聲給誰造成了錯誤?
明確:女子
C、 馬蹄聲為什么回給女子造成錯誤?
明確:把“我”當成了要等的“歸人”
D、 那么,能不能看出這名女子在等人的心情是怎樣的?
明確:癡情、寂寞、充滿哀怨
在古代詩歌中,有很多詩歌描寫了女子在等待歸人時一種離愁,一種哀怨 心情,被稱為閨怨詩,如溫庭筠的詩《望江南》等,王昌齡《閨怨》
5、 在這首詩中,女子這種哀怨之情,我們是如何看出來的?
明確:第一段 第二段
A、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女子等待時間漫長、容顏憔悴。
B、 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寂寞,封閉
恰若青石街道向晚--沒有生氣 女子的內心世界是
心如小小窗扉緊掩--封閉 封閉的
6、 那么,她是為誰而封閉自己的內心呢?
明確:要等的歸人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芳心只為歸人開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闈不揭 也可看出這女子是堅貞的
7、 因此,女子芳心是有所待的,她時時盼望著歸人,時刻留意著青石街道上傳來的聲音,當聽到跫音響起之時,聽到似曾相識的馬蹄聲,她的心充滿了希望,感到歸人即將到來。長久的期待有了結果。但是,當男子經過她窗前時,錯誤產生了,男子只是個過客,不為之停留。女子燃起了希望之火,又慢慢熄滅,心情會更加的傷感,凄涼,無奈。
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充滿了遺憾。(板書重點)
8、 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到的是一種凄涼,一種傷感,一種無奈。但是,既然這錯誤給了我們這種感覺,那么,詩人為何不用“傷感,凄涼,無奈”,而用了“美麗”來修飾呢?
明確:A、當女子在漫長的等待中接近失望時,突然聽到似曾相識的馬蹄聲,對她來說,敲響了她希望重逢的內心深處,因此,是美麗的。
B、從美學上講,只要能使人的心靈為之震撼的,就是美的,當這名女子發現騎馬者不是歸人時,希望又變成了極度失望,心情更加的凄涼、傷感、對我們來說,也產生了一種震撼。
(可補充《梁祝》或莎士比亞的悲劇,讓學生領略凄美、悲劇美)
C、從整體上來說,這首詩具有一種古典美,意境美。(意象)
(古典美:馬蹄、青石街道、江南、蓮花……無不具有古典意韻)
9、 介紹作者
10、布置作業: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
也可以以客人、女子、歸人為主人公,寫一篇文章,鍛煉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