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教學設計
學 科 語文 教材名稱 高中語文必修5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 題 邊城 年級 高二 學期 上期 學段 第5學段
教
學
目
標 一 學會專業的、探究性的閱讀小說。
二 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情,品味洋溢著詩情畫意和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描寫。
三 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如翠翠、祖父。探尋人性之美。
教
學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品味民俗風情之美,探尋人性之美。
教學難點:準確地解讀人物,用探究的眼光去發現文章之美。
教
學
思
路 這篇小說是沈從文先生的驚世“田園之作”,充滿濃郁的地方風情。故事情節并不激烈,很多處有大段大段的民俗風情描寫,教學時擬提示學生注意賞析。課內一課時完成。
主要
教學
方法 課前布置任務,分組閱讀,每組完成一個命題,由每組組長統籌,選合適的方式發言,每組至少兩名組員上臺發言。任務:第一組閱讀小說,概括本文故事情節,并負責介紹〈〈邊城〉〉故事。第二組閱讀小說,品味風俗之美,向同學們介紹。第三組閱讀小說,體悟人情人性之美,向同學們介紹。每組課堂發言時間十分鐘左右。
教
學
資
源 圖書館 網絡及相關參考書籍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 環節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 設計意圖
共
一
課
時 一、
導入新課
在古城鳳凰,有這樣一條橫幅標語歡迎您:“為了你的到來,這座古城守候了一千年!兵P凰這座美麗的古城,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用心體會這座古城之美。 營造情境,喚起學生對美麗古城的向往之情。
二、學生活動
請第一組的同學上臺。 一、組員一介紹本文故事情節。二、組員二介紹〈〈邊城〉〉故事情節。三、組員三和四表演翠翠與儺送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這是解讀文本的第一步,這種方式讓學生熱情高漲,表演更是興趣盎然,如臨其境。
請第二組的同學上臺(風俗之美) 第二組組長化身為湘西游旅游團長,請組員一展示膠片,分別為“端午節”“新年”“迎婚送親”內容,吐詞雅致,引人入勝。請組員二談自己湘西鳳凰游感。再請全組成員“劃龍舟”,生一“擂鼓”、生一“捉鴨泅水”。最后組長作結沈從文湘西小說特點,并致詞“歡迎你到湘西來” 這個命題對學生來講是有難度的,但學生卻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將它完成的很完美。他們將現代社會的我們帶入到那個依山傍水的有著吊腳樓的小山城。
請第三組的同學發言(人情人性之美) 一 表演兩段情節。A現代社會,一個女青年用假鈔買票坐車,下車后才發現售票員的找零也是假鈔。B鳳凰,祖父與賣皮紙的起爭執,一個不能接受所給的錢,一個卻非把錢送給老人不可。對比中現出人情人性美。二配樂朗誦〈〈邊城〉〉里對翠翠的描寫:“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朗誦課文里第五節后半部分,第六節后半部分?偨Y翠翠的單純調皮,活潑嬌柔,對爺爺的依戀,信任,開始有了女孩子的心事。爺爺忠厚樸實,如溪邊的白塔,對翠翠有深深的愛。 這個命題和風俗之美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風俗美,人情才美。意在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
三、老師總結 一 就每組特點進行點評,第一組生動、扼要。第二組形式新,現場感強。第三組表演是亮點,朗誦又將我們帶入到優美的情境。每組組員都盡到了自己的力量,創新意識強,思維活躍。
二 閱讀小說要有思考、有探究性的,它不同于一般的閱讀書刊雜志,帶上我們思辨的審美的眼光,我們定能收獲更多。
三對沈從文先生及其〈〈邊城〉〉補充介紹。請學生課后閱讀〈〈邊城〉〉全文。 學生認識畢竟趨于感性,適時進行點撥,上升至理性高度是必要的。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與
創新之處 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整個過程從準備到上臺到反思學生熱情一直很高。他們的創新能力簡直出乎老師意料。教學效果很好。
老師的課前指導和課后總結很重要。
存在的問題
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