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詞語。
2。查資料,了解貝多芬生平經歷,主要故事。
3。聽《命運》第五交響曲,感受樂內涵,初步感知貝多芬的命運及抗爭精神。
4.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5。理解難懂句子。
教學重點:
目標1和目標4
教學難點:
目標2和目標5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
重荷 深邃 躊躇 磐石 雜亂無章 不見天日
二。介紹貝多芬的生平
三。聽 貝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回答曲名、作者。
問:你從交響曲中聽到了什么?(樂曲奏出了與命運抗掙的最強音)
四。師生共同解答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句子
1。你們竟敢到獸穴來抓老獅子的毛。
2。我將永遠聽不見音樂,但是在我心里發出的回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美。
3。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4。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5。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透風的耳聾之中。
6。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
7。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書里流淌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
五。理清線索結構,感知主要內容
女傭開門,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女傭帶領客人參觀工作室并介紹貝多芬的情況-----貝多芬出場并和客人交流------貝多芬留客人吃飯-----貝多芬回憶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景
六.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理清了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們再一起認真聽一聽《命運交響曲》,說說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什么?
明確:對不幸命運的抗掙。
七。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八。作業
描寫本班一位同學,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征。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勾勒外貌 ,神情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方法來
刻畫人物,表現人物內心和性格的寫法,并在寫作中加以運用。
2。學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運用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和性格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5。12汶川大地震以來,你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1。看到很多房屋倒塌,很多人無家可歸,覺得他們很可憐。
2。看到很多人被埋在地下,有的死了,有的過了100多個小時還活著,
我感到生命是頑強的,是可以創造奇跡的。
3。我看到全國人民都在捐款捐物,幫助災區人民共度難關,我感到我們的人民是團結的,團結會產生無窮的力量。
4。我感到生命是脆弱的,很多人本來生活得很幸福,但是一場地震一下就奪去了他們的生命,活著的人有的身體變得殘疾,有的內心充滿失去親人的傷痛。在自然災害面前,人真的很脆弱。
(很多人陷入沉寂之中。。。。。。)
教師總結引導:是的,地震很突然,很慘烈,我們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是在電視上,報紙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悲慘的畫面,無數房屋倒塌,到處是殘垣斷壁,很多人身埋廢墟之下,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僥幸活下來的人有的承受著身體的傷痛,有的承受著心靈的創痛。這一切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它就是發生了。在自然災害面前,人確實顯得很脆弱。但是人這一生中可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災害,病痛,挫折,失敗等厄運,當它來的時候我們不能束手待斃,不能一味悲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強面對。
我們本文的主人公貝多芬就是這樣一位面對厄運不低頭的人。
二。回顧:貝多芬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出生在音樂世家,從小就有音樂天賦,8歲登臺演奏就獲得好評,后來到首都維也納深造,師從名師,自成一格,在音樂圈中有一定地位。但是在他還年輕,創作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耳朵聾了,大家都知道聽力對一個人意味著什么,尤其是一個音樂家,聽力的失去意味著他失去了整個世界。他曾經絕望得要自殺,但是對音樂的熱愛召喚著他,讓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創作出了很多在后世流傳甚廣的不朽名曲。如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九合唱曲,都是在他耳聾后創作的。從28歲失去聽力,到57歲生命終結,他從未挺下手中的筆,這樣的一個人,我們可以稱他為巨人。
三。本文的獨特之處在于:把貝多芬還原為一個生活中的有著喜怒哀樂的人,通過多種方法具體描寫人物,表現人物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抗爭。
四。回顧主要內容,明白兩種寫法:
女傭開門,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女傭帶領客人參觀工作室并介紹貝多芬的情況-----貝多芬出場并和客人交流------貝多芬留客人吃飯-----貝多芬回憶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情景
貝多芬出場前,女傭介紹屬于側面描寫;貝多芬出場后屬于正面描寫
五。文章重點是正面描寫這一部分,快速找出這一部分哪些段落用了具體的描寫來表現人物?(6--23段)
六。教師朗讀這部分內容,學生勾畫具體的描寫語句,并思考屬于什么描寫?
七。小組討論,都找了哪些描寫語句,個表現了人物的什么特點?
八。師生共同總結,歸納(結合朗讀):
6。7段寫外貌:
身高 兩肩 衣服 助聽器:生活窘迫 壓力沉重
段8:寫神情動作:表現人物熱愛工作
段9:朗讀品位,總結:屬于外貌描寫,此處重在描繪神韻,表現人物的抗爭意志
11段:語言描寫,朗讀品位:屬于語言描寫,表現了人物內心的焦躁,沮喪,脆弱
15-22段屬于語言描寫,直陳人物內心的無奈,痛苦和抗爭
九。修改作文,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至少兩種人物描寫方法,然后把寫得好的同學作文片段拿來交流。
十。作業
1。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說說曾經遇到的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之后有何收獲?
2。積累兩句有關苦難、挫折、逆境、堅強、追求的名言警句。
課后反思:本課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曾經煞費苦心,按常規,自讀課只需一課時就可以了,參考了多種設計方案,也都一課時蜻蜓點水式的把所有知識點全都過一遍,這樣的設計只能是填鴨式的直接灌輸。而我覺得這篇課文大有文章可做,貝多芬是個痛苦的人,也是個面對苦難不低頭的人,而現在的學生普遍禁不起挫折,是不是可以結合人物事跡和精神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另外,文章用一個客人訪問貝多芬作為線索串起所有事件,又借女傭之口側面來寫貝多芬,人物出場后的描寫又極為細致和傳神,寫作技巧高超,而學生的作文普遍缺少這樣的描寫,能不能結合此課進行作文教學?反復推敲之后我覺得完全可以。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方案:用兩課時完成以下的教學任務:第一課時:
利用網絡和報刊查找資料,了解人物生平經歷,主要事跡;聽音樂,感受貝多芬對命運的理解,在音樂中直觀感受人物的抗爭精神;積累字詞;解決疑難句子含義;弄清文章的線索和主要內容。同時布置小作文:試著寫寫班上的一個同學。 第二課時:理解人物內心情感和性格,感受人物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學習借鑒本文的寫作技巧,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運用,修改第一節課后完成的小作文;同時布置作業:回顧自己學習、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么挫折?是如何面對的?過后有無收獲和成長?再積累幾句能激勵自己的有關苦難、挫折、逆境、堅強、追求的名言警句。課上完之后,同事都說這樣的設計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方法、情感態度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我也感覺兩課時的教學設計既突出了重點,也突破了難點,教學目標完成得從容而到位。這堂課也讓我收獲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