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06年12月1日上午第二節
【班級】 &&&&高一(1)班
【執教】 % %
【課型】 新課程觀摩課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漢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征,體會曹操詩歌慷慨悲涼的風格,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政治性與抒情性相交融的藝術特征;
2、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穿透詩文把握文章內涵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
二、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疏通詩意;小組合作,討論鑒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教育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3、合作探究:設問質疑,自主學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設氛圍,導入新課
有句公益廣告語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說的是一個人要想成就大事業,就必須有遠大的目標和開闊的胸襟。在中國歷史上,曹操是一個具有遠大目標和開闊胸襟的人嗎?從電影、電視劇和文學作品中,我們了解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學生活動:自由談論對曹操的印象
教師引導:有道是“文如其人”。讓我們從曹操的詩文中感受一下,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課題、作者。
二、誦讀與感知
學生活動:反復誦讀全詩,互相點評。齊讀一遍。
教師點撥:板書疑難字詞,提醒注意其形、音、義。
互助學習:分組疏通詩句意思,并提醒同學積累語言。
三、對話作品
合作學習:
①、你認為本詩的詩眼是哪一個字?簡述理由。
②、作者“憂”什么?為什么“憂”?
③、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曹操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據此從整體看,本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成果展示:學生分組討論,篩選原文語句,自主得出答案并展示。
拓展延伸:同學們還能從曹操的其他詩作中找到論據,印證“曹操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嗎?
四、梳理探究
本詩運用的最突出的技法是用典和比喻。
教師點撥:什么是“用典”?
布置研討:
①、詩歌中哪些句子用典?運用什么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②、哪些句子運用了比喻手法,有什么好處?
學生活動:研討探究,合作學習,自主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①、背誦并能默寫本詩以及曹操其他詩歌中的名句。
②、課后討論:詩中作者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表示要“借酒解憂”,這是否顯得太消極?結合其他詩歌中有關“酒”的描寫的詩句談談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