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 1.把握全文,研究探討文章主旨。并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
2.結合語境,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重點] [ 激發學生思考美、追求美 ]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我們都讀過或聽過希臘神話,知道里面有很多神,比如眾神之主宙斯,還有月亮之神(阿波羅)、智慧女神(雅典娜)、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即阿芙洛狄忒)。相傳古希臘藝人還把愛與美女神雕刻了下來。雕像于1820年發現于希臘米洛斯島,這就是米洛斯的維納斯。(板書標題)
為半裸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引人注意的是她雙臂的殘缺,雖給世人帶來無限惋惜,但同時又成了歷代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永談不衰的話題。本文的日本作家清岡卓行,以其獨到新穎的藝術感受力,從美神肩下本應伸展或彎曲的兩條玉臂的空蕩處放飛想象,揮灑筆墨,縱情謳歌維納斯極至的美麗,謳歌人類精湛的藝術創造力。
我第一次看到這尊雕塑,確實覺得:她是一個美的典型。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腆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當時就覺得真的挺可惜的,這么美的藝術品怎么就斷了雙臂呢?現在科學這么發達,也許哪天我們可以對她進行復原,把這兩只胳臂補上。(我先說我的設想,然后引導學生說)
下面我要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假如讓你來給維納斯加一雙胳臂,你會怎樣設計?
我覺得剛才你們所說的都是天才的設想,但是有人不這么看,他的評價是
(作者對于復原維納斯的胳膊的態度)
--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作者對恢復雙臂方案的極端厭惡。
他就是本文作者清岡卓行
二、研習課文
1.下面我們把課文齊讀一遍,看看作者在文中都說了些什么,同時也思考一下對于斷臂的維納斯,作者持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觀點?
明確:作者的基本觀點是“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2.如果換一下,不要斷胳臂,斷其他哪個地方最合適?
討論
若討論結果是失去其他地方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就追問
--為什么只有失去“雙臂”,才會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呢?
明確:因為“雙臂”,確切說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同自己進行千變萬化交涉的手段”,“是這些關系的媒介物,或者是這些千變萬化交涉的原則性方式。”“反過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通俗地講,失去雙手恰好給了人們想象的空間,使人們想象出她以各種多樣形式出現的雙手帶來的魅力。
3提問:第三段“我說的是我的實際感受”,作者對維納斯雙臂的失去的“感受”是什么?他是怎樣具體闡釋這種感受的?
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玉臂,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對此,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注音)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三、結合語境,探討和欣賞文中意義深刻的語句。
1。
明確:結合下文來看,“美術作品命運”是指觀賞者留下回味余地和想象空間的藝術表現手法。“某些東西”應指欣賞者對殘臂造型的美麗想象,即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如后文所說的“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
這句話的含義主要是,由于雙臂殘缺,反而給人馳騁想象的空間,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玉臂,殘缺造成了神秘的氣氛,種種虛像絕妙地烘托著這尊雕像。這種“喪失”的美感與創作者是毫無關系的。藝術效果決定美術作品命運,維納斯神奇的藝術效果提升了這尊雕像的藝術價值,使她超越時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為不朽的杰作。
2.如何理解“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這句話。
明確:這是一句哲理性的闡釋,如果手臂完好無損,無論多么美妙,也只是一種特定的形態,是受到它自身造型限制的“特殊”。手臂殘缺,則能喚起人們無窮的想象,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普遍”和“完整”。維納斯喪失雙臂,在藝術效果上,是一種質的飛躍。
3.如何理解“人們只要一度被這種神秘氣氛所迷,必將暗自畏懼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這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一句話。
明確:這句話的含義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具有“喪失”的美感。迷人的神迷氣氛,如果一旦復原,就沒有這種美感和氣氛了,欣賞價值差遠了。
4.解讀“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持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一句。
明確:作者認為,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維納斯,遠沒有雙臂殘缺的維納斯那樣富有無比神妙的整體美。從藝術性上說,應該肯定的應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
5.解讀“而背負著美術作品命運的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失去了的雙臂,對這些比喻、贊頌來說,卻是一種令人難以相信的諷刺。”一句。
明確:從前文看,人們很著重“手”的作用。而維納斯卻是因雙臂的殘缺才有了非凡的藝術效果。這樣看來似乎可以說是對上述觀念的嘲諷。
四、審美觀的教育
根據以上對文章的分析和把握,作者覺得維納斯斷了手臂仍然很美,而且認為正是因為
了手臂才更加美和獲得了永恒。作者從維納斯身上發現的是一種殘缺的美。舉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說,兔牙,本來是影響美觀的,但是別人就覺得林心如的兔牙很可愛;還有本來我們都鼓勵大家要自信,站在臺上要大方,但是有的明星也會緊張,大家反倒因此很喜歡這明星。 也就是說大家要正視自己的缺點,有時候正因為有了這些個缺陷,反而顯得你更美。比如個子小的同學,就顯得小巧玲瓏、精致,尤其是女生。這就歸宿大家:殘缺或者說缺點要正視它,要善于發現其中的美,但是不能為了美而故意追求殘缺 (可以討論)
五、拓展 看達利的畫
六、課文總結
清岡卓行以其敏銳的眼光重新審視了歷來為人稱頌但又難以從正面述盡其美的維納斯,闡述了很多新穎的觀點。真正從藝術的角度詮釋了米洛斯的維納斯何以有“斷臂美神”“美的缺憾”“殘缺美”等神秘雅稱。同時,也啟發和激勵我們熱愛藝術,不斷提高我們的審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