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今天我們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作者是一位美國記者。你讀了課文的標題有什么想法?
生:“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個題目有個性,可以吸引眼球。
師:怎樣吸引眼球?
生:我通過預習,知道本文是一篇通訊,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作者為什么還要寫 。讀了題目有一種叫人想看下去的愿望。
師:你知道這種寫法叫什么?
生:設置懸念。
師:它起到設置懸念的作用,它叫反彈琵琶,采用逆向思維,吸引讀者。比如:”。“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其諷刺意味是很明顯的,而華羅庚卻主張“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種思維品格,將使我們的作文出現(xiàn)新機制,創(chuàng)出新境界。使用得巧,往往可以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生:我也覺得本課的標題很有意思,既然沒有什么新聞,當然就不用寫了,但作者還寫了這么多,可見有新聞嘍。
師:這種手法叫什么?
生:此地無銀三百兩,叫反襯吧。
師:對。新聞的標題一定要新穎獨特,本課也一樣。
師:你們知道奧斯維辛是一個什么地方嗎?它在哪里?
生:奧斯維辛是法國波蘭的一個城市。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這里成為了猶太人永遠的“噩夢”。
師:能不那用課文上的話來說說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特點?
生:奧斯維辛集中營是殺人工廠,是人間地獄。
師:“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該怎樣理解?
生: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這是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的一句話。
師:課文讀得很熟,俗話說:熟讀深思子自知。
生:新聞有三個特點:真實、新鮮、及時。奧斯維辛沒有新鮮的東西,只有牢房、毒氣室和絞刑地下室等,這些東西都是1939年德國納粹分子建造的,所以說沒有什么新聞。
生: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或者早已發(fā)生卻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報道。作為每一個參觀者,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東西,除了它們,再沒有什么重大事件發(fā)生,所以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師:前面的同學分析的很好,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只有―――
生:毒氣室、焚尸室、女牢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地下室。
師:這是殺人者的鐵證,這表現(xiàn)了殺人者的罪惡。
(這是第一板塊,說標題,把握內(nèi)容。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必須仔細分析)
觀看關于奧斯維辛的一些圖片
師:這些圖片慘不忍睹,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這篇文章?寫它的目的是什么?
生:作者出于一種使命感,如果不說些什么或?qū)懶┦裁淳碗x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生:作者是讓人們銘記歷史。
生:作者是為了表達對侵略者的仇恨和憤怒而寫作這篇文章的。
師: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參觀者的憤怒之情?
生:在參觀女牢房時,“解說員快步從這里走開,因為這里沒有什么值得看的”,顯然是太殘忍了,不忍心看。
生:參觀者慶幸他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他會羞紅了臉的。德國人種族歧視,認為猶太人是低劣民族,在婦女身上搞不育試驗。
師:你是怎么知道這些事的?
生:我課外看的。
師:好呀,好學生應當如此,博覽群書,廣泛涉獵,文史哲,不可不看。還有嗎?
生:我覺得開頭第一段也可以看得出來。
師:你不妨說說看。
生: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
師:這不好嗎?作者為什么說是最可怕的事情?
生:這里是殺人的地方,不應該有這些東西。
師:能不能用課文上的語句來概括。
生:在布熱金卡,本來不該有陽光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嬉笑。布熱金卡應當是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里曾經(jīng)是人間地獄。
師:這里用到反語,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憤懣。還有嗎?學生不語,翻著課文。
師:我們共同看課文的第八自然段。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用了什么手法?說明了什么?
生:這里用了對比。說明了菊花開得燦爛。
師:菊花開在何處?毒氣室和焚尸爐是干什么的?
生:殺人的地方,還有生命在怒放,這是對納粹分子的嘲笑。
師:對了,納粹永遠無法阻擋生命之花的綻放,對比中,給納粹分子以諷刺。其實作者的感情融化在字里行間。本文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這是本文和一般新聞的不同之處。
(這是第二個板塊,說感悟,體會感情。從而明白這篇文章與一般新聞的不同之處)
師: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的紀念墻上,有一個姑娘。“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地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請你寫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地內(nèi)心活動。等一下全班交流。
學生開始寫作,教師巡回。接著進行交流。
生一:略
生二:略
生三:略
(第三板塊,寫片斷,再現(xiàn)人物。展開想象,描述人物內(nèi)心活動,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