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學案二:審題練習
恢復高考以來,考試的作文命題形勢經(jīng)歷了兩次重大轉向:命題--材料、材料--話題
話題作文相對于前兩種命題形式要開放的多,但也不是說就不存在審題的問題了。幾年的高考下來,在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優(yōu)秀作文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很多偏離題意、不合要求之作。這就要充分提起我們的注意。
一般話題作文題組成部分:
材料呈現(xiàn)語(敘)
啟發(fā)提示語(議)
話題呈現(xiàn)語
寫作要求語
作文命題顯示,寫作能力的核心是思想感情;寫作能力考查的核心也必然是思想感情。 我們從中得到重要啟示:語言表達的文采,文章樣式的定型,可以也必須在備考中得到明確和提升;但是作為語言與樣式靈魂的思想,它的豐富與深化需要生活錘煉,需要將應試能力的翅膀在素質教育的廣闊天地中放飛。
寫好考場作文,無以替代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熱愛生活、充實積累、感悟人生”。
我們說,所謂"審題",就是對題目的意思和要求的審定.這是每年高考作文的第一道"關口"。審題失誤,造成文不對題的,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不乏其例。今天開始,我們進行審題立意的練習。
材料一:
幾個人同喝一口井里的水,有人用金杯玉盞,有人用瓷碗,有人干脆用雙手捧著喝。于是用金杯的人覺著自己富貴許多,用瓷碗的人覺著自己貧賤很多,只有用雙手捧著喝的人痛快的說:“這水真解渴呀!”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關鍵是你選擇何種態(tài)度、選擇作哪類人。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材料二:
訪問孤兒院時,同學們發(fā)現(xiàn)大膽的孤兒鬧著哄搶禮物,膽小的孤兒則蜷縮于墻角,給東西也不敢要。
材料三:
這是一片題為《0》的小小說。
某電視臺要搞一個別開生面的智力測驗。先到一個局機關,節(jié)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兒,問大家這是什么。干部們面面相覷,不敢回答。最后局長說:“對不起,事先沒有打招呼,不便回答。”攝制組來到大學中文系教室,主持人照樣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兒,大學生們哄堂大笑,認為這不算什么問題,太瞧不起人了。攝制組來到初中一個班里,一個學生說:“零”。另一個學生說:“歐”。攝制組到了小學一年級,孩子們搶著回答:“是一個月亮”。“是個雞蛋。”“是個乒乓球。”……到此智力測驗圓滿結束。小說的結尾作者寫了這么一筆--
材料四:
復旦大學丁瑋的父親因籌不到兒子的學費而“引咎”自殺。其實他剛下崗的時候也曾有那么一段“好景”,那就是在“市場”里擺一個早點攤,賣八毛錢一碗的“糊辣湯”,“這是他們最閑適的時光”“可惜好景不長,市里規(guī)范市容市貌,取締所有路邊市場和零散小攤點,丁家的好日子服從了大局,重新回到了貧困。”
練習: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水的靈性與溫情、樸素與博大、浸潤與滋養(yǎng),澆灌出古老而清純的東方文明和隱忍而不息的民族。
請以“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