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3. 學習齊威王虛心聽取意見與鄒忌善于思考、敢于進諫的可貴品質。
4.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5.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文意。
2、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特色和勸諫技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于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認真納諫的大度胸懷。
2、學習人際交往中要以互相尊重為前提,盡量用委婉勸說的方式給別人提意見和建議,讓別人易于接受。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教學重點]
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1、導讀法: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充分利用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字詞、掌握課文內容。
2、討論法:讓學生合作探究,提出問題,展開討論,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明確目標
1、導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講的是什么故事?(韓愈上《論佛骨表》反對供奉佛骨,觸怒唐憲宗,從刑部侍郎被貶為潮州刺史)其實,歷史上此類事件屢見不鮮:司馬遷、屈原……那么為國為民怎么能使勸諫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
2、同學們,學習這篇文言文要完成怎樣的目標?(學生根據學習經驗回答)
(多媒體分別顯示教學目標)
二、解題并簡介《戰國策》和戰國的有關資料:
讓學生展示預習中搜集整理的資料,在多媒體分別顯示以下資料:
1、鄒忌是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
2、《鄒忌諷齊王納諫》講述的是鄒忌用設喻的方法規勸齊王,使齊王接受別人的意見。諷,婉言規勸。諫,直言規勸。“諷”與“諫”是相對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這題目不能解釋成“鄒忌勸告齊王聽取意見”,而應該把題目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鄒忌諷齊王”,一部分是“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戰國策》是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國,約240年(460-220)。《戰國策》是國別體。作者不可考,西漢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
3、《戰國策》的基本內容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保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
《戰國策》的文章特點是長于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夸張渲染。書中說事常常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通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說服力和鼓動性。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復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
1. 初讀課文:
讓4名學生輪流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音、語氣、句讀(投影顯示)
易讀錯的字有:
昳()麗 朝()服衣冠() 窺()鏡
期()年 朝()于齊 間()進
2. 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投影顯示教師重點強調的內容)
(1).鄒忌修八尺有余
(2).“窺鏡”的“窺”,本義是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又引申為觀察、偵察。
(3).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4).“孰”:古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視之”的“孰”,即用其本義的引申義,是“精審”,“孰視”是“定睛細看”。
(5).齊地方千里
(6).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7).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3. 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投影顯示)
第一段:(第1自然段)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提出問題)
第二段:(第2自然段)鄒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諷喻齊主。(分析問題)
第三段:(第3、4自然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解決問題)
四、合作探究(學生把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
根據學生的討論重點強調以下問題:(投影顯示)
1.為什么說鄒忌進諫的方法很巧妙?鄒忌為什么不“直諫”而要“諷喻”?
2.本文的題目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而作者卻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寫鄒忌和徐公比美,這是不是詳略不當?
3. 這突出了鄒忌的什么特點?突出了齊王什么性格?
4. 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么?
5. 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五、拓展遷移
1. 古今中外類似齊威王這樣善于納諫的人還有誰?你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思考后舉手講述,教師給以鼓勵)
2. 學習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可從鄒忌與齊王二人的品德修養和鄒忌的語言藝術兩個方面來談,也可從其他方面來談。)
六 、作業
1. 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 拓展延伸:借助網絡,了解《戰國策》里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附: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 齊威王
妻→→→→→→私←←←←←←←宮婦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國境之內
↓ ↓
受蔽---- 類比推理 ---- 受蔽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以對話為主、故事性極強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過程有較強的邏輯性,文字也較淺顯,所以這堂課教學中,完全讓學生借助課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自行翻譯。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鄒忌的諷諫藝術,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于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認真納諫的大度胸懷。
教者:青龍中學 白鴿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