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學習運用聯想,續寫課文。
領會文章主旨,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難、重點:
重點:領會文章主旨,增強環保意識。
難點:學習運用聯想。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2分鐘)
課引:出示“三廢”污染現狀圖片讓學生觀察,教師配畫外音。
(第一幅畫面出現:看,這就是我們城市的一角。第二幅畫面出現:瞧,這就是我們的工廠在生產的同時排放出的大量廢氣。第三幅畫面出現:哇,污水如此肆虐。)
這些“三廢”就是人類在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的“杰作”,那么,這些“杰作”在若干年后對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報答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分析日本科幻小說家星新一的這篇科幻小說--《喂--出來》(板書)(1分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整體感知。上一課時,我們經過預習課文,已經掃清了文字障礙,了解了作家及文體文學常識,并初步感知了課文,現在要求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自主活動)找出文章關鍵詞語,在草稿本上鏈接故事情節,相互交流(3分鐘)
*“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關鍵詞語,在草稿本上鏈接故事情節”出現后由學生活動(2分鐘)--抽生回答(1分鐘)--播放畫面(1分鐘)
小廟倒塌--洞現→ 眾人圍觀--議洞→ 扔小石頭--各色人的反映--商人買下--倒入各種廢品→填洞→小石飛落--洞滿。
教師簡述:臺風吹倒了一座小廟,廟底下露出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板書: 于是,各色人物圍著它紛紛表演,它成了人們丟棄廢物的垃圾桶……這篇科幻小說充滿了神奇的想像,更使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
問題探究:(5分鐘)
* 畫面操作次序:先播放問題4分鐘后由學生合作探究(兩人一起討論)--搶先回答--滿4分鐘后出示參考答案。
①文章中寫了幾種人?各有什么表現?年輕人:大聲喊叫 記 者:聞風而到
學 者: 胸有成竹 商 人:貪婪目光
②文章圍繞什么話題來展開?
(環境保護問題。)
③洞比喻什么?洞真的無底嗎?
(人類生存的地球。表面上是無底的,正像我們的世界,表面上是無邊無際,實際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經不堪重負。)
④這個虛構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保護環境,善待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3、解讀課題:“喂--出來!”題目有什么含義? “喂--出來!”在文章中出現幾次?有何作用?(3分鐘)
*畫面操作次序:先出示問題--由學生先自主探究(在文中找出相關內容)(約1分鐘)--4人一組合作交流、探究(約1分鐘)--抽生回答(約1分鐘)--出示參考答案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時候一到,結果就出來了。環境污染亦是如此,世上什么事情都是這樣,不斷積累,量變到了質變,結果就“出來”了。因此,保護環境應從點滴做起。
“喂--出來!”在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年輕人好奇,點題,為下文作鋪墊;第二次--是鉚釘工人(板書)工作時,照應前文,提示主題。
板書:鉚釘工人,畫箭頭線。
補充情節:誰能模仿“喂--出來!”的這兩次聲音。
模仿提示:第一次“喂--出來!”(板書)的聲音是“大叫”,表現年輕人好奇的心理。第二次出現時是“奇怪的叫聲”表現的是一種恐怖的氣氛(2分鐘)
拓展延伸,自我感悟(四人小組一起探討10分鐘)
*畫面操作次序:出示問題--學生探討6分鐘--選送代表回答4分鐘
1、這篇科幻作品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
(想一想,在結尾,那奇怪叫聲以及小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天上掉下那塊石頭后又會怎樣?)
2、故事虛構了這樣的一個“無底洞”,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無數這樣的“無底洞”,請舉出一兩個例子。
3、文章給我們一個怎樣的啟示?你還能舉出人類因為破壞大自然而遭到報復的例子嗎?
補充情節:有人說,到處都有垃圾,又不是我一個人丟的,我一個人不丟,環境也干凈補了多少。你認為這個想法對嗎?為什么?
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教育學生環境保護“從我做起”,(板書) (四)總結交流、布置作業(3分鐘)
環節一:心得交流--用一句話談自己讀了本文后受到的啟示(應從多角度的看問題) (4分鐘)
*畫面操作次序:出示問題--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主動發言--出示參考答案
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
② 只有積極治理環境,世界才會真正美麗 ③ 保護生態環境,需要的是長遠的目光,不能只顧一時,不顧長久 ④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罪證是銷毀不了的 ⑤ 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視,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視 ……
環節二:課堂小結--主題:環境保護(3分鐘)
*畫面操作次序:出示問題--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主動發言--出示參考答案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說。文章設想地球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無底洞,它可以容納人類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沒有了后顧之憂,于是城市的天空越來越美好,人們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無底洞帶來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先前拋進的小石子掉了下來,原來扔下的東西將重新傾瀉回人間。顯然小說采用了夸張和想像的形式。科學幻想是在現實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我們在學習中,不僅可以在現實中尋找故事的影子,還可以讓我們自己探究作品現實的針對性。
總之,文章的主題揭示一個:不顧環境污染,漠視環境污染,茍且偷安,終究要自食其果。破壞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的道理。
環節三:課后練兵(3分鐘)
1、廟倒洞現時,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怎么辦?
2、展開想像,續寫這篇科幻小說。
3、利用互聯網查找有關環保資料,待語文活動課上交流。
附:板書 鉚
年 喂--出來 釘
輕 小石頭 工
人 人
保 護 環 境,從 我 做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