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更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人指責商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正該汗顏的是座中那些點歌的人。足見詩人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當時的處境:年老久病,無所作為。但“不自哀”則引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現實轉入夢境,自然而巧妙,滿腔愛國熱忱化為豪壯的詩句。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泊秦淮》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背誦默寫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首詩是誰寫呀?(杜牧<<山行>>)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地方。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這是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呀?(五言絕句)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范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這兩句是寫什么的?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寫景)(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凄迷景象。)
(2)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籠”是什么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
--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著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里把船停在岸邊,靠在酒家。
--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心的冷。
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商女意思是什么?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后庭花》。
(2)“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
--不是。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3)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
--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說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后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鑒,一樣會步陳后主的后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3、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討論:此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1)、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2)、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頷聯兩句有何聯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5、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可見,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3、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他的民族氣節。
4、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漢節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5、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1)“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2)“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4)“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烏江>>);
(5)“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