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課《楊修之死》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結合注釋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詞語。
2.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能簡單地復述課文.
2. 培養學生能在了解文中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歸納人物性格的能力。
3. 在探究楊修之死的原因過程中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難點:
1. 分析楊修和曹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設想:
1.教學方式 啟發式 合作探究式
2.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曾經學過曹操的《觀滄!芬辉姟T谠娭,曹操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他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一代梟雄。而在文學作品中的曹操,尤其是在《楊修之死》中的曹操,則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背景簡介:
這篇課文節選的部分就是曹劉交戰中的一個小插曲。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皸钚拗馈钡墓适戮褪窃谶@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2.并用紅筆畫出自己認為在理解上有困難的字詞,并提出來.
(要引導同學自己提問,并自己來解決)
3.用簡潔的語言來復述文章的內容
4.用一句話來概括文章的內容.
提示:記敘了曹操殺害楊修的經過和緣由
二.合作和探究
1.課文寫了楊修觸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來簡潔的歸納它們).在這些事情中曹操又各有什么樣的心理反應?(盡量用原文中的詞語來回答)
提示: 改建花園大門、分食塞北酥餅、道破“夢中殺人”真相、告發曹丕密謀、教曹植斬門吏而出、為曹植作《答教》和 聞“雞助”即收拾行裝。
心甚忌之 心惡之 俞惡之 俞惡之 大怒 大怒并已有殺修之心
操大怒而殺之
小結:在我們寫事情的時候,不僅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來作為行文的脈絡,也可以按照情感態度的變化來作為行文的脈絡。
2.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進行塑造,本文主要通過了七個事例來加以塑造的。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曹操和楊修各自的性格分別是什么?
提示:一個人的性格可以通過他所做事情來表現,因為事情本身常常包含了他的包含和濃縮了一個人的心理、行動、語言、情感態度等綜合性因素,而這些又是一個人個性的最好的體現方式。
楊修:雖然富有聰明才智但“恃才放曠”。例如:他破解曹操心意,戲弄曹操于眾人之下,揭穿曹操夢中殺人的把戲,干預曹家的事務,擾亂曹操的視聽,乃至擅行軍令,都表現了他“恃才放曠”的性格,
曹操:虛偽奸詐,但又有深謀遠慮。例如:他隨口傳令,是其率性的一面;深更半夜,執斧巡視,表現了他不安的心理;借故殺人與夢中殺人,暴露出殘酷與多疑的本性;對楊修的忍耐,殺侍衛后“痛哭”,“佯怒夏侯”,又表現出狡猾虛偽的性格特征。
3.結合課文第二大題中的兩件事來分組討論一下曹操的性格。
提示(引導學生各抒自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揭露曹操的虛偽、奸詐。因為,曹操決不會殺他的愛將夏侯,但也要裝裝樣子,以遮蓋眾人耳目,表示自己能公平地處理這件事。下令“厚葬”楊修,則表示他有悔悟之意,借以收買人心。
曹操追殺匈奴使,表現他復雜的性格和心態。即外恭內奸,虛偽狡詐,善于權術,心狠手辣。
4.曹操是一位唯才是舉的明君,而楊修又是一個富有聰明智慧的文士,一個惜才,而另一個本身就是人才,從文中看,為什么楊修最終還是死在了曹操的刀斧手之下?
提示:有三種意見。
一是由于楊修能夠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慮到留他在身邊終不免造成禍患,總想找一個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殺掉。
二是楊修恃才放曠,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于不顧,一聞“雞肋”就自動收拾行裝,并煽動其他人也作歸計,因此,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楊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的斗爭之中,在曹丕已經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將成為這場斗爭的犧牲品。曹操為身后接班人的安?紤]必定會殺掉他的。
5.從歷史的真實來看,我們可以預測一下,楊修之死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什么?
以上三條盡管角度不同,卻都能成立──這是就解讀小說而言。如果從歷史上說,那就恐怕只有第三條是正確的。歷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視人才,只要能為他的政權效力,即便像陳琳那樣曾為袁紹著文辱罵他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納,更何況是楊修,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曹操嫉妒楊修的才能是沒有道理的。
曹操殺楊修在他自漢中退兵,又過了三四個月之后,即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季,而此時距他本人的死期也僅“百余日”,由此大致可以推斷殺楊修的決定是在他病重期間作出的,目的是剪除曹植的羽翼,以鞏固他的接班人曹丕的統治。曹操處死楊修是不得已的,他是為身后國家的安?紤]。
【典型例題】
閱讀下面片斷,回答問題:
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靠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1. 文中有兩處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摘出描寫人物的語句,并分別說明它們的表現作用。第一處是 ,表現了 ;第二處是 ,表現了 。
2. 文中畫線語句,對曹操的描寫,先后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3. “惟修知其意”中的“意”字的含義是什么?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
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以”含義:
1.以今夜號令
2.修以雞肋之意對
3.再入以惑之
4.眾以實對
二. 為下面的加點的字注音、釋義:
1. 適庖官進雞湯:
2. 竟取匙與眾分食訖:
3. 佯驚問:
4. 操因疑修譖害曹丕:
5. 操令人于丕府門伺察之:
6. 魏延作販而走:
7. 操方麾軍回戰馬超:
. 延棄弓綽刀:
三. 作家作品填空:
1.《楊修之死》選自《 》,作者 ,名 ,號 。 的小說家。本書與 、 、 ,合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四. 閱讀《楊修之死》完成練習:
1. 選出對文句分析正確的一項( )
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A. 曹操又“笑”,又“惡”,行為矛盾反常。
B. 曹操先“笑”后“惡”,變化無常。
C. 曹操“笑”是假,“惡”是真,心口不一。
D. 曹操“喜笑”是“心惡之”的外在表現。
2. 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A. “惟”字突出楊修知曹操的心意。
B. 寫出楊修恃才放曠,說話不慎易招禍。
C. “指而嘆”,這表明楊修在贊嘆丞相的計策高明。
D. 稱呼“丞相”二字,表明楊修對曹操還是敬重的。
【試題答案】
【典型例題】
1. 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多疑;佯驚問;奸詐
2.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3.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
【模擬試題】
1. A. 用 B. 來 C. 從
二. 略
。
1. 《三國演義》;羅貫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
四.
1. C 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