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七中 林 鋒
【摘要】:針對一些學生厭學語文,上課不專心聽語文、忽視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忽視語文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語文只要臨時抱佛腳,考個及格就OK。一些語文老師感覺講課吃力、感覺授課沒什么激情,他們抱怨學生都不想聽他們的課。這種現象是怎么發生呢?筆者認為關鍵是教師要掌握好“讓學生喜歡語文課”的策略(師生親密合作,共創和諧課堂;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望;新穎的導入語,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應用直觀的板書結構,增強教學效果)。
[ Abstract ]: Studies the becoming fed up with study language in view of some, attends class not wholly absorbed listens to the language, the neglect language discipline importance, the neglect language teacher's instruction function, thought the language so long as makes a last-ditch effort, tests to pass an examination on OK. Some language teachers felt teaching is strenuous, the feeling does not teach any fervor, they complained the students all do not want to listen to their class. How does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occur? The author thought the key is the teacher must grasp "lets the student likes the language class" the strateg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imately cooperate, altogether creates the harmonious classroom; The stimulation interest, strengthens the student to seek knowledge the desire; Novel inducts the language, establishes the joyful teaching situation; Applies the direct-viewing blackboard writing structure, the enhancement teaching effect) □
【關鍵詞】:厭學語文 策略 喜歡語文課
常常聽到有的學生抱怨:“上語文課真無聊,我們挨著時間盼下課”;常常聽到有的老師下課回到辦公室說:“這節課學生死氣沉沉”;常常聽到有的老師說:“學生上課都沒精神,對語文課不重視,睡覺的人特別多”。但也常常聽到有的老師說:“這節課學生聽得很認真”。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語文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親密合作,共創和諧課堂
師生關系是學校人際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學秩序,才能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那么怎樣建立師生間親密合作呢?①教師要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熱愛所有的學生。②教師要尊重個體,真誠交流,共建民主課堂,走合作道路。如我在上《裝在套子里的人》這一課時,我問學生“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套子?”學生興趣來了,各抒己見。他們舉了好多“套子”的例子如虛榮、名望、金錢、考試、升學率 …… 我一一作了較客觀的點評(表揚較多),同時我也參與其中,提出自己對“金錢”套子的看法(金錢是需要的,但金錢不是萬能的)。接著,我便做了簡短的小結:“套子”無處不在,我們要正確對待“套子”。我們雖然需要約束的規矩(如法律規章制度),但我們不能作繭自縛;雖然要進入生活圈子,但我們不能落入怪圈。伴著鈴聲敲響,我們一起走過一節和諧的課堂,我們身心舒暢地走進知識的殿堂,并感悟生活。誠然,一堂課不能一味地泛濫開去,教師必須及時點撥、調控、歸納,要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③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靜地對待課堂出現的偶發事件(如學生睡覺、說話等等),做到既嚴肅又活潑,既莊重又親切;④教師要多表揚和鼓勵學生。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對每個學生都寄予期待。我經常對學生說:“請來試一下回答這個問題,只要說出自己思考過的見解,說錯了沒關系”。“誰來挑戰一下自己,朗讀這一段話”。 “他(她)講得很有道理,望繼續加油!”《語文課程標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說得很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師生親密合作,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每一個教師最起碼應該做到的。它可有效地形成強大的合力,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教師要巧妙利用課堂上隨機出現的情境變化,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相信學生,適時調整活動內容與教學策略。這樣,學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愿意學習,喜歡學習。
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葉圣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學生樂學。學習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內驅力,是學好語文的誘因。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引發興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①可以通過教師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敘述。語文課教學語言藝術的要求:準確性、精煉性、優美性。其中優美性最能體現語文課教學語言藝術的關鍵因素,也是能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優美的語言,不在乎形容詞的堆砌,不注重修辭格的多寡,而是要語言的抑揚頓挫、流暢悅耳、生動形象,給學生以詩情畫意的享受。因此,教師要有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才能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②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欣賞優美畫面。比如我上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這一課時,就用多媒體教學,給同學們展現各種各樣的荔枝,不僅讓學生懂得荔枝的多種形態、顏色、結構,而且讓學生拓寬了知識面。還有上曹沖《神奇的極光》這一課時,給同學們展現各種極光的優美畫面。這些優美畫面的直接刺激,很快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③采用有趣的活動形式。有趣的活動能讓學生感受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我在高一上學期舉辦辯論賽《早戀的利與弊》、對聯比賽,本學期舉辦朗誦比賽、書法比賽、話本劇《荊軻刺秦王》,平時舉辦課前三分鐘、分角色朗讀等等。學生都積極參與,好奇心極強,興趣也很高,真正體會學好語文的重要性。因此,興趣能推動著學生努力地去聽課、去學習、去探究。
三、新穎的導入語,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確, 好的導語能迅速將學生引向授課主題,帶入教學情境之中,或能動人心扉,或能發人深思。如我在上魯迅《拿來主義》的這一課,便先給大家朗讀一則導入語: 夏天,氣溫高,蚊子多,晚上很難睡著。有人打開窗子,好不好?(不好)那么將窗子關得嚴嚴的,行不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熱而打開窗子,更有人怕蚊子關死窗子。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拿來主義》。 還有一則導入語如下:出示壹圓的硬幣,問是何物?(錢,圓,金屬……) 最后得到結論:從不同的角度看,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美,不同的體驗。今天讓我們來學習《米洛斯的維納斯》,從不同角度感受維納斯的美。所以好的導語能使學生快速進入上課的角色,并懷著濃厚的興趣、專心地聽課,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應用直觀的板書結構,增強教學效果
板書是進行直觀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有了黑板和粉筆,可以根據講課的內容的需要寫、畫出內容或圖形。完整的板書是教師進行教學小結的提綱,是學生復習的依據,也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講課的重點,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如:
[板書設計]
胡同文化
汪曾祺
胡同 文化
大潮席卷
方正、來源、寬窄、網絡 封閉、滿足、袖手、忍安
毫無生氣 衰敗沒落
日趨消失
該板書設計直觀地向大家介紹文章標題、作者、完整的內容和嚴謹的結構,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重點,且語言“語精字妙”。加上線條簡練而不歪曲,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們在設計板書時,一定要使自己的板書真正成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學內容的有效手段,以便學生學得輕松,并漸漸喜歡聽語文課了。
總之,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做為自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給學生自由支配、自由發揮的空間,并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還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共創和諧的語文課堂,以便學生不僅學好語文,而且喜歡學,學得開心。
主要參考文獻:
①2005年《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書》
②張念宏主編《教師必讀》
③溫新階主編《教育教學論文集粹》
筆者:三明市尤溪七中
林 鋒
Email:cylf_5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