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的特點。
三、了解故宮建筑群的宏偉壯麗,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清本文說明順序,掌握說明重點
2、 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前不久,電視里頭流行清宮戲,如《還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道這些故事發生的背景地點在哪嗎?對了,就是在明清皇宮,那么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走進這座神秘的宮殿。
二、檢查預習,理清字詞
金鑾(luán)殿 蟠(pán)龍 鎏(liú)金
鰲(áo)頭 湛(zhàn)藍 額枋(fāng)
藻(záo)井 擊罄(qìng) 琉(liú)璃
三、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游覽路線, 理清文章結構
請同學梳理(畫圖)
(天安門-端門)-午門-金水河-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
提問:故宮的整體布局和主要建筑(口頭回答)
文章的結構:總分總
第一部分:概括說明故宮的概況--位置,稱屬,規模和總的建筑特點(1、2段)
第二部分:分別介紹故宮博物院的各大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從景山鳥瞰故宮,再次點明故宮的整體特點。(16段)
思考:
1、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這是為什么?
2、在“內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這又是為什么?
全班討論明確:
1、在“前朝”中重點介紹了太和殿,因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此,是顯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宮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了皇權至高無上的本質特征,所以要重點介紹。
2、在“內廷”中重點介紹了乾清宮,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奏章的地方。
四、根據故宮的布局和游覽路線,我們可以發現:文章的說明順序是按照事物的空間分布位置來介紹和說明的,這樣的說明順序叫做空間順序
怎樣做空間順序說明的(方位詞的使用):從…往里走,沿著…穿過… 走進午門… 進了太和門… 向南…往北…
方位詞的使用可以看出立足點的不斷變化,是為“動點觀察”
第二課時
一 通讀全文,找出說明的重點
〔一〕太和殿:5-8段
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3)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從對太和殿的介紹中你能看出故宮建筑設計的主要特色嗎?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明確: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7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建殿于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為真龍天子,因而處處飾以龍形。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方位詞語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是靜立在某處進行觀察的,(找出觀察點:大殿正中朱漆方臺和殿頂的中央雕金蟠龍)是為“定點觀察”。
〔二〕后三宮:12-14段
對后三宮主要說明了它們的功用和裝飾
比較:“后三宮”的圖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前三殿以龍為主因為皇帝自命為真龍天子,這是皇權的象征,所以用龍來突出皇權的威嚴,“后三宮”彩繪中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和前三殿相比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
二 總結
〔1〕為什么要選擇介紹太和殿為重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主體,最能體現故宮建筑設計的特色--處處體觀封建帝王 “唯我獨尊”、皇權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
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2〕至此,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
本文是按照先總后分再總的順序寫的。分說以方位為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三 作業
回答課后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