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方案一:聽《夢江南》,走入美麗的江南。江南以優美的自然景色聞名于世,今天我們來感受一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樣子的。板書課題和作者。
歌詞:草青青~水藍藍~
哦白云深處是故鄉
故鄉在江南~
雨茫茫~橋彎彎~
哦白帆片片是夢鄉
夢鄉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時的云煙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蓮
只愿能夠化作唐宋詩篇
長眠在你的身邊
方案二: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詞《憶江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下,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春天,江南花紅、江水碧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卻是一個萬物蕭瑟、沒有生氣、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節。郁達夫卻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現美的季節――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現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方案三:專題和板塊導入。
[推進新課]
――“于平常處發現美”
師:我們要學習的新課屬于“人與自然”這一向度中“像山一樣思考”專題。這一專題的學習任務是“欣賞自然”、“感悟自然”和“沉思自然”。你們注意到了第一部分的標題了嗎?(示意看書頁左側)是――“諦聽天籟”。“籟(音lài)”是什么意思?
(生搖頭)
師:“籟”指從孔穴里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成語有“萬籟俱寂”一詞,意思是各種聲音都停息了。“天籟”就是指大自然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但“諦聽天籟”不應該簡單理解成諦聽大自然所發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視與聽都含于其中。可見,我們學習第一部分兩篇課文的主要任務是“欣賞自然”,也就是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給我們展現的大自然的美景。
師:文學大師們,個個都有一雙慧眼,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郁達夫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現美的季節――冬季,卻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現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二、 整體感知
1、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明確:可愛 明朗 含蓄的生氣 晴空的高爽 日光的洋溢
能不能歸納到一個詞語上?--江南的冬景,有一種明朗的情調。
2、從剛才大家找出來的這些詞語中,我們可以發現作者眼中的江南的冬天很美,像一幅幅水墨山水畫,那么作者選用了哪幾幅畫來描繪江南的冬天?能不能為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小組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曝背談天圖(第2自然段)
午后冬郊圖(冬郊植物圖)(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圖(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圖(第8自然段)
旱冬閑步圖(第9自然段)
3、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寫什么?
寫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散步
北國的冬天:冷 蟄居 閑食 熱鬧的節期
閩粵日的冬天:極和暖 極南的氣候 春或者秋的延長
德國的散步:德國作家在文章愛散步 而寒郊散步也很舒服 兩者大概差不多
4、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那么《江南的冬景》就是通過與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氣候的對比,選取了五幅代表江南冬天不同側面的圖畫,寫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表達了對江南冬天的喜愛。
三、 具體研讀
1、 美讀: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比較適合?
明確:節奏舒緩,語調平和,一個場景的描寫,由大場景到小人物,句子較長又在語意上有粘連。讀出韻味,讀出悠閑。
追問:這種語氣適合全文的朗讀嗎?
明確:適合,因為全文都是在寫江南的這種悠閑的、舒服的美。
2、 那么我們試著用這樣的語氣來讀第二自然段。
3、 以第一幅圖畫為例,分析: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作者的感受如何?
景物:風 晴空(灰云掃盡) (未脫落的)樹葉 落葉 晨霜 太陽 鳥雀 泥地
景物特點:可愛 晴暖(不過冷一日兩日) 有生氣(鳥叫 水氣蒸騰)
人的感受:歡喜 清閑 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用了一個動詞“營”,表明真的很閑,很把談天都當回事)
4、 那么用同樣的方法,你會不會分析第二幅圖畫了呢?
景物:蘆花 紅葉 桕子 草
景物特點:含蓄而有生氣 色彩明麗(蘆花的白 紅葉的紅 雪白的桕子 赭色夾綠色的草)
人的感受:享受這種富有生氣的彩色的冬天帶來的朝氣和積極 感受到生機盎然、春天不遠
四、 小結課堂
作者通過前兩幅圖畫的晴暖、明麗而有生氣來寫在江南的冬天的生活是悠閑、自在、快樂的。文章后面一部分仍然繼續在寫江南冬天的其它的美。我們下節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繼續研讀
1、后面三幅圖,我們會發現它是選取的冬天江南的三種氣候來寫的。那么作者的表現視角有什么不同?
明確:雨 雪 旱(沒有雨也沒有雪最后有春雪)
以“畫”寫雨 借“詩”寫雪 以“人”寫旱冬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避免重復交叉 讓文章更生動靈活 而且更有意蘊(圖和詩句)
3、具體賞析這三種寫法的巧妙設置。分小組研習,小組挑選一幅圖畫進行深入分析,你從這圖畫中收獲了些什么?情感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
A.微雨寒村圖:(有繪畫特長的同學能不能來黑板上幫我們把這幅圖畫一畫。)
分析重點:你試想想 再灑上 加上……背景 若再要點點景致進去 還可以加一味
作者對江南的冬天的雨天的話黃昏如果沒有熟悉到一定程度上的話,他不會如此輕松幾筆就點出這樣一幅充滿意境的圖畫來。這種寫法是虛實結合。
作者強調的是在這一境界下,人會胸襟灑脫,得失俱亡,死生不問。怎么理解?悠閑的冬天的晚上,涼又不太冷,在屋子里,點上燈,酌一點小酒,看屋外安靜的村落,談各自己的生活,或論論詩,人生如果能活得這樣悠閑,那還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怎么會不灑脫起來?
B.江南雪景圖
引用的關于下雪的詩句看出作者精心的安排前后位置關系和挑選這些詩句的苦心。
按時間順序:日暮 冬宵 雪夜更深 第二天早晨
側重不同:(避免重復交叉)寫來更有層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生活的悠閑,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麗的雪景(花),怡人的酒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深人靜后的溫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雪后冬晨的驚喜)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雪景,只是引用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巧借詩句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語句雖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C.旱冬閑步圖
干燥的旱冬,選擇以人入境,是一種智慧,既避免了重復與單調,又為下文回到散步作結打了基礎。
二、寫法的學習和總結
1、說到散步:文章有幾處寫到散步?這些散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第9自然段
筆隨意轉 結構隨著情走 隨著意走 可以說這真是一次情緒上的散步
景實在美,天氣實在晴好煦暖,作者實在在江南的冬天里通過閑步、散步度過了無數個清晨、午后甚至每一個晴好的日子。所以在文章中無意的流露,卻又巧妙地把各幅不同特點的江南冬景的圖畫串了起來。
這實際上就是散文的精髓:形散而神聚
那散落的形式就是時而對比,時而描圖,時而引用的形式
這篇文章的神就是:作者對于江南冬景的喜愛,每一幅圖都愛,愛它的有生氣,愛在其中的悠閑的生活,愛在冬天度過的曠達灑脫的自己的狀態。
寫作,先要有神,有真情,才有文章的最終的意義和價值。而那些零散的片斷,如果它們自己本身不是一顆一顆的珍珠,那么串起這些片斷的神再真,它也不是一條美的項鏈。
2、那么學習了這篇文章,在具體的寫作方法上,我們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呢?
A.引用詩句,增加文章的詩情畫意
B.對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某方面的特點(可回顧《想北平》)
C.畫面場景的渲染與人的活動相結合(第2自然段)
D.形、色、味、觸、聲音,各種感官的調動(第5自然段只有顏色,可以擴展開來)
小結:細心地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好文章也一定是動腦筋好心思才寫得獨特而有味道的。
三、寫作背景,拓展到整個時代的文人的心境
幼年喪父,和后來的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留日生活都對郁達夫的思想性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使他感傷、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異國生活也激發了他的愛國熱忱。他曾經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廣州,但是他強烈地不滿反動軍閥投機革命。他不滿現實,心中是苦悶的。
1933年4月他舉家移居杭州,修筑“風雨茅廬”,想在這里過隱士般的生活。在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山水游記《達夫游記》、《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散文集》、《閑書》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悶,《江南的冬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寫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們看到了一位逍遙在山水之間的名士,這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們在苦悶的現世之外尋找心靈解脫的一種常見的方法。
之后要學的《赤壁賦》,還有歸園田的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