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漢樂府”。
2、扣緊賦、興手法分析《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敘事與抒情的密切結合,鋪陳排比的描寫手法,托物起興的開頭,浪漫主義的神話結尾。
3、理解仲卿、蘭芝婚姻悲劇發(fā)生的原因以及現(xiàn)實意義。
4、了解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迎”“適”“自”等詞詞義與用法。
【教學重點】
1、分析理解人物性格以及悲劇原因。
2、進一步探討敘事詩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內涵,以及其悲劇意義。
【教學難點】 此同時漢代敘事詩的敘事方法和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的悲劇內涵和意義。
【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詩歌朗讀涵詠、語言材料整理并理解把握、把握結構。
第二課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詩歌主題思想。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解題;介紹樂府。
1.導入:陸游、唐婉的愛情悲劇及詞作《釵頭鳳》
2.解題:《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是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范之作,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稍后出現(xiàn)的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 《木蘭詩》《孔雀東南飛》《秦婦吟》并稱“樂府三絕”。
3.樂府:樂府,原是西漢武帝劉徹設立的專管音樂的官署,兼及創(chuàng)作、收集民歌、訓練樂工。魏晉之后,把樂府機關演唱的詩歌也稱之為樂府,“樂府”就這樣成了詩體名稱。
漢樂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極高,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它繼承、發(fā)展了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傳統(tǒng),哺育了后代詩云、文壇、藝壇。如《上邪》對《還珠格格》詞曲創(chuàng)作的影響。
二、初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jié),把握結構。
(一)速讀全文,初步讀懂全詩,了解情節(jié),理清脈絡。
明確:依照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將全詩分成5部分,并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劃分結果 起止段落 要 點 情 節(jié)
第一部分 (1-2 段) 蘭芝自訴 開端 揭示矛盾
第二部分 (3-12段) 遭遣盟誓 發(fā)展(一) 推進矛盾
第三部分 (13-21段) 被迫改嫁 發(fā)展(二) 深入矛盾
第四部分 (22-31段) 雙雙殉情 高潮 矛盾巔峰
第五部分 (32段) 鴛鴦和鳴 結局 解決矛盾
(二)疏通詞句。
(1).偏義復詞: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含義,另一詞作陪襯。這種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語中:“有個好歹”(偏在“歹”)“吉兇未卜”(偏在“兇”)等。本詩中出現(xiàn)很多,應結合上下文進行判斷。
學生活動,試圖歸納。(為強加學生活動,可指定段落讓學生自讀發(fā)現(xiàn))
“晝夜勤作息”(偏在“作”) “勤心養(yǎng)公姥”(偏在“姥”)
“我有親父兄”(偏在“兄”) “我有親父母”(偏在“母”)
“逼迫有弟兄”(偏在“兄”) “其日牛馬嘶”(偏在“馬”)
“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2).古今異義:守節(jié)、自由、可憐、教訓、處分、交通
床:古--詩句中指“坐具”。供人坐在上面。 今--睡具。供人睡臥所用。
信:古--使者,詩句中指媒人。 今--其中一個常用意義是“書信”。
(3).“相”字的用法及區(qū)別。
本課文中“相”字出現(xiàn)過19處,大致可分為三類:
A.相(xiāng)副詞,表示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代“你”、“他”、“它”。
①會不相從許(代“你”) ② 及時相遣歸(代“我”)
③ 還必相迎取(代“你”) ④ 好自相扶將(代“她”)
⑤ 嬉戲莫相忘(代“我”) ⑥ 誓天不相負(代“你”)
⑦ 不得便相許(代“你”) ⑧ 登即相許和(代“它”)
⑨ 躡履相逢迎(代“他”) ⑩ 悵然遙相望(代“他”)
⑾ 誓不相隔卿(代“你”,與“卿”復指。)
B.相(xing)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 相見常日稀 ② 久久莫相忘
③ 六合正相應 ④ 葉葉相交通
⑤ 枝枝相覆蓋 ⑥ 仰頭相向鳴
⑦ 黃泉下相見
C.(xiàng)名詞,相貌。如:兒已薄祿相
(4).本詩中“自”字出現(xiàn)多次,按“自”字除作“自己”講外,還可作副詞、介詞、連詞、助詞等用。本詩中用“自”的處數(shù)較多,可作如下解釋:
我自不驅卿(自,本) 本自無教訓(本自,本是) 自可斷來信(自,即)
葳蕤自生光(自,且,還是) 自名秦羅敷(自,其) 自名為鴛鴦(自,其)
好自相扶將(自,親自) 物物各自異(自,助詞,無義)
(三)從小序中哪兩個字可看出全詩情節(jié)的發(fā)展?用“一句話新聞”講述故事梗概。
小序: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成詩的經過,序中的“遣”、“逼”兩字,集中地表現(xiàn)了故事的矛盾沖突,全詩圍繞“遣”、“逼”兩字展開故事情節(jié)。
(四)詩篇不緊隨小序直接展開情節(jié),卻為何要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開局?
討論,交流,然后明確。用比、興引出文章故事;定下情感基調,突出悲劇性(提示:分析時注意分析“孔雀”“徘徊”關鍵詞)。
請朗讀最后一詩節(jié):找出其中的寄情物(松柏、梧桐、鴛鴦)并思考其效果,再回頭看開頭一節(jié)又有何作用?
明確:首尾呼應,體現(xiàn)了作者構思匠心。
三、《詩經氓》里我們了解了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請大家預習:《孔雀東南飛》哪些地方運用了賦的手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分析劉蘭芝性格
活動1. 學生齊讀第2段、第3段與第23段,思考:從中可看出劉蘭芝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又是運用什么手段刻畫出來的?
提示:形象特征--多才多藝、甘心勤勞、品行端正、個性剛強;
表現(xiàn)手法--運用的是鋪排(賦)的手法,且是自述語言、舉止的鋪排(正面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
活動2. 學生研究第9段,分析劉蘭芝形象特點及其表現(xiàn)手法。
討論、交流、提示:形象特征--貌美嬌好,沉穩(wěn)鎮(zhèn)定。
表現(xiàn)手法--運用的是鋪排(賦)的手法,且是人物神態(tài)的鋪排(正面描寫、肖像描寫)。
激疑:此詩段條理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嗎?
活動3.學生齊讀并研究第10段,分析其特點與手法。
討論、交流、提示:形象特征--舉止得體、真情真誠、孝敬公姥。
表現(xiàn)手法--運用的是鋪排(賦)的手法,且是人物神情與語言方面的描寫。
小結兼引導:以上詩段表明,蘭芝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形象,是一個值得仲卿相守珍愛一生的女子。
不需再花筆墨,然而詩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請研究,詩作者又是怎樣強化蘭芝形象的美好的?
引導內容定向:朗讀、探究第14、17、21、26段。
提示:側面鋪敘來襯托蘭芝形象的美好:不慕榮華富貴。(思考切入角度--地位對比襯托、人材形象品位、迎娶場面烘托等。可見這樣一種美是無聲的美、無價的美、無尚的美。
二、焦劉愛情悲劇分析
激發(fā)思考:蘭芝性格、形象如此美好,應該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幸福的家庭,為什么卻落得一個如此凄美的結局?
學生活動1.研究、探討定向:第4段//第7段、第11段、第25段//第19段。
探究、交流;明確:從以上幾組語段的分析可以看出,焦劉愛情悲劇的形成有個體性格的原因,更有社會的原因。可以提示分析:有焦仲卿孝順而致的懦弱、坐等而不作為的被動,鐘情過分而致的不理解(也請注意其站在蘭芝角度立場的可貴);有蘭芝本身的剛強、對仲卿的期待、有蘭芝再婚后對生活的后怕………當然,有蘭芝兄長關心式的“逼嫁”,更主要的是蠻橫、淫威的焦母。
需要深思的是:一個焦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代表著一種中國封建社會聚集起來的扼殺美、扼殺個性與新生事物的保守腐朽勢力(分析背景:小序中有“漢末建安中”,這就反映了“獨尊儒術”的歷史背景,“獨尊儒術”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并發(fā)展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其中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guī)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清規(guī)戒律)。這是焦、劉愛情悲劇的社會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學生活動2.研究、探討:焦、劉雙雙殉情,又有何歷史意義?
語段定位:詩段第30、31、32節(jié)。
分析提示:表現(xiàn)了形象對愛情的忠貞,用生命來捍衛(wèi)忠貞愛情的決心(照應了“黃泉共為友”)。更生要的是用浪漫的手法表達了人民對美好、自由、幸福愛情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松柏、梧桐”暗示愛情的不朽、永恒)。
學生活動3.探究:蘭芝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個時間、地點來殉情呢?
參考要點:現(xiàn)實婚姻徹底破滅;升華形象的需要;表現(xiàn)主旨的需要。
方法小結: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么,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三、課后討論:比較劉蘭芝與《氓》詩女主人公對愛情悲劇的態(tài)度,從而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
四、練習:《學海導航》全部練習
湖南安化二中 陶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