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通過貫穿全詩的思緒和激情,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與懷念之情,實質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贊頌。
2.引導學生通過典型細節分析認識大堰河的形象:勤勞、純樸、善良。
3.了解排比、反復的修辭方法以及對比的寫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教學設想:
此詩為艾青的成名之作,極有影響,其原因之一便是獨到的思想深度,和蘊于詩行間的真情。然而學生對詩人如此懷念一位農婦,或許感受不深。應該向學生指出,詩中把一個連姓名都沒有的極其普通的勞動婦女做為謳歌的對象,正表明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一往情深。不是為了報恩,而是禮贊那些“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的兒子們”。而對自己的地主階級家庭,則是厭倦、陌生、格格不入。艾青以此詩宣告自己徹底背叛了封建地主階級,而投向勞動人民的懷抱,這在30年代是難能可貴的。學生對此詩一下子不易進入境界,關鍵在于引導。此詩的感情是通過具體情節、具體事物表現出來的,因此越是具體描繪之處越是容易激發感情。建議抓住詩中關于保姆的典型細節去加以剖析,這些細節的描繪,正是出于詩人細致的觀察、深入的機會。這樣可能用“情”打動學生,用“情”將學生帶入詩的天地之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艾青的抒情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出示大堰河畫面)........備忘錄個人照片大堰河.bmp
介紹新詩:現代詩歌的一種,現代詩歌是一個以時代來劃分的概念,并不涉及內容和形式。從形式看,現代詩歌的主流是新詩,也包括舊體詩,新詩、舊詩的最大區別是:舊體用文言,新詩用白話;舊體有嚴格的格律,新詩比較自由。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見預習提示)
二、明確目標
詩歌是靠形象來表達感情的,所以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發揮聯想和想象,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出示多媒體畫面:
學習目標1、體會詩人真摯的感情;2、培養聯想、想象能力;3、訓練朗讀能力。)
三、學習全詩
1.速讀全詩,概括每節大意,結合思索練習一,說說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開的。
(生讀三分鐘)
歸納:1。大堰河悲苦的身世
2.大堰河和我的關系
3.抒發對大堰河的思念
4.表現大堰河對我的愛
5.我離開大堰河
6.我回到自己的家中
7.大堰河到我家幫傭
8.進一步寫大堰河對我的愛
9.大堰河死時一家人的悲痛
10.寫大堰河的殯葬
11.寫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悲慘遭遇
12.呈現給大堰河的贊美詩
13.抒發對大堰河的崇敬
全詩可分四部分:一、(1-3節)是對大堰河的懷念;二、(4-8節)是對大堰河的感激;三、(9-11節)是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四、(12-13節)是對大堰河謳歌和贊美。
(出示畫面:感情線索:第一層次,懷念與痛悼 第二層次,眷念與感激 第三層次,同情與控訴 第四層次,謳歌與贊美)
2.想一想全詩主要采用什么抒情方式?
通過敘事抒情。詞二首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
3.指名讀1-3小節,主要敘了什么內容?介紹了大堰河的身份、地位。
與詩中的我有養育關系.(為什么要反復交待養育關系?為了強調這種母子關系,一個地主的兒子,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個卑微農婦的兒子,可見他對保姆的懷念感激之情,而且在等級森嚴的舊社會也是難能可貴的!)
第三小節寫的怎樣的景象?墳墓、故居的瓦菲、園地、石椅。為什么看到雪就會想起保姆?“我”的腦海時深深銘記著保姆的形象以及許多與保姆的關的事物,只要看到一點與保姆有關的事物 ,就會睹物思人,聯想開去:雪-雪下的墳--與保姆有關的其他事物 --保姆對我呵護--保姆的一生--千千萬萬的“保姆”。
第三節寫了怎樣的意境?凄涼、衰敗、荒寂
這樣的景象,寄托著人物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乳母大堰河的衷情哀悼和懷念。從全詩看,此節是詩人的感情之水初流。該怎樣讀?
低沉、舒緩。
還要注意停頓。請同學們隨我的朗讀在書上標明重音、停頓。
我們齊讀
4.下面看第四小節。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同學們閱讀這一節,畫出詩人攝取了哪此生活鏡頭?哪一個是全鏡頭?
寫了八個鏡頭……以“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為主。
請看畫面:
這么多鏡頭,用什么句式組接到一起?排比
好處?增強語勢,從內容上來說呢?表明大堰河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她的乳兒,時時給他以溫暖,處處給他以愛撫,充分表現了大堰河的善良無私。
又用什么方法突出主畫面?反復
突出大堰河什么特點?慈愛
(反復的作用)這些意境巧妙組合,使內容豐富,重點突出,請看畫面:
(出示大堰河懷抱嬰兒的畫面........備忘錄個人照片大堰河.bmp)
這就是主要的一幅畫面,大堰河用厚大的手掌……請想象一下大堰河的手。
大、有力、溫暖
是的,這雙勤勞慈愛的手,使一個貧窮的家庭充滿溫馨,使這個被地主家嫌棄的孩子得到的母愛的補償。這雙手成了母愛的象征。請同學們聯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的母愛是怎樣的,描述一個細節。
……
母愛是真摯、博大的,同學們的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就是這樣細致周到的愛,而我與大堰河只不過是乳兒和乳母的關系。
如何讀這一小節?平---漸高---漸降----平緩、抒情地
齊讀一遍。
5.同學們再看一幅畫面(我回家后的場景)........備忘錄個人照片艾青回家.bmp
(學生分析五---七小節)
[同學速讀第五節,我過上了什么樣的生活?富足、豪華、
從畫面看,他的心情怎樣?不開心、痛苦
詩中用了哪個詞?忸怩不安
怎樣解釋?(不好意思)
在這里是生疏、不習慣、不舒服、不開心。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只有豐富的物質,沒有愛
四六兩幅畫面結合起來,詩人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比
鮮明的對比,大堰河家貧窮,但充滿愛;我家富有,但缺少愛。從側面反映我和大堰河的關系是多么親密,想起這些,詩人心中充滿對大堰河的什么樣的感情?感激
6.大堰河流盡她的乳汁后,又開始勞動,流她的血汗。自讀第7節
(畫面顯示)........備忘錄個人照片大堰河在勞動.bmp
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累,她為什么含著笑?為能掙錢養家,高興也表現了大堰河純樸寬厚的性格,如同祥林嫂,命運悲慘但容易滿足,靠雙手吃飯,并無多求。詩人對大堰河既贊美又同情。
(春夏秋冬)
齊讀六個帶笑的句子。怎么樣讀?]
7.同學們讀第八節,看哪個詞能概括本節內容?深愛
哪些細節表現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愛?切糖、貼畫、贊美乳兒、做夢
為什么做夢表現了愛?是對乳兒的祝愿,盼望乳兒得到幸福。
她期盼乳兒長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這不是一個母親最好的心愿嗎?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假如大堰河的夢實現了,她的嬌美的兒媳婦親切地叫她聲“媽”,大堰河會怎么樣?
(樂開了花……也許流著淚,說不出一句話)
想象得很合理,說明同學們深入了人物內心。這幾個細節更進一層,充分表現了大堰河美麗豐富的內心世界。如果這個夢能實現,該多好!但是,大堰河流干自己的乳汁和血汗,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結束了悲苦的一生。
8.老師讀一讀9、10節,同學們看看她死后得到些什么?
微薄的葬禮
(出示畫面--大堰河墓)........備忘錄個人照片大堰河墓.bmp
這就是大堰河墓。它多么渺小、多么不起眼。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是誰造成了她的悲?
不公平的社會
9.對,齊讀者11小節,把詩人的憎恨之情讀進去!
第十一節是否可有可無?詩人從大堰河悲慘的一生進而寫到她一家人的遭遇,從而提示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詛咒和控訴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反復強調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深化了全詩的悲劇氣氛。激發讀者對大堰河悲慘命運的深深同情。........備忘錄個人照片艾青和大堰河的兒子.bmp
我們總結一下大堰 的形象:她出身貧苦、地位卑微、但她有金子般美好的心靈,她勤勞、善良、純樸、仁厚,像一座雕塑,令人敬仰,她永遠矗立在詩人心中。
(出示畫面:大堰河在勞動,)
10.這首熱烈、深沉的頌歌,僅呈給大堰河嗎?
還呈給她的兒子
還呈給千千萬萬的大堰河
也呈現給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可見詩人的感情升華了,擴大了。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贊美、熱愛之情。一個地主的兒子,卻把心中最深情的頌歌給了等待千千萬萬的大堰河,這在此30年代是難能可貴的。
11.齊讀一遍12-13節,請同學分析應重讀哪些?
一切的、大堰河般的、你的、兒子、敬愛、愛
修辭方法:呼告。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全詩感情的高潮。
12.聽錄音,
(出示畫面)
今天我們學習了艾青的一首抒情詩,體會了詩人真摯的感情。整首詩通過一組組意象的排列,寫了大堰河凄苦的一生的片段,構成了由悼念到感激到控訴到贊美的跌宕旋律,表達詩人愛憎分明的感情。
(出示畫面--大堰河)
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詩人見到艾青,曾激動地說“德國有萊茵河,法國有塞納河。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有大堰河!”許多人也的確認為大堰河是一條河的名字。是的,如果把艾青半個世紀的創作看作是一條巨大的河流的話,大堰河就是它永不枯竭的源頭。
13.指名表情朗讀全文。
14.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