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詞的興趣
2、培養吟誦習慣
3、感知詞的欣賞方法
[教學設計]初始年級學習詩詞培養興趣為第一要事。所以我選了一首李煜的詞《虞美人》,這首詞的成就很高,被譽為“詞中之帝”,詞中情感核心是愁,這是人人都可能經歷過的一種體驗,容易引起情感共鳴。這首詞聲律與情感的諧和程度很高,可以說聲情并茂,適合學生學習吟誦,感受詞的韻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好,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歷史故事。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悲傷師(深情地):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請問,他是誰?
(二)整體感知
(三)逐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1. 分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可聯想)
感其聲:析平仄(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兩字平聲。讀來亦如春水時起時伏,連綿盡)
這首詞可謂聲情并茂,形象傳達出李煜的滿腹愁情。那么作者到底有哪些愁呢?
2. 分析前六句,體會“愁”的具體內容。爭取最大程度地走進李煜的內心世界。
(每句都可從通其義,析詞悟情,點明重音,點撥吟誦幾個方面把握。)
(1)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么美好的事物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結呢?)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作者寫樂景正是為了以樂景襯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A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尊榮
B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季節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感慨:春有再來,循環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出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