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教案設計
一、教學要求
1.理解、積累“貪婪、墮落、冉冉、繁弦急管,紅燈綠酒”等詞語,體味文章的深刻內容。
2.體會行道樹無私奉獻的犧牲精神,正確看待奉獻與索取的關系。
3.學會在散文中尋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1.理解行道樹的喻意:無私奉獻著。
2.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語言。
難點: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語言。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幻燈片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棵樹,你希望自己生長在何處?為什么?
生:原始森林,寧靜的小山村,公園,街道……
生長在不同地方的樹都有他們各自的心聲,下面看這幅圖,告訴老師,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啊?(行道樹)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本單元的第七課《短文兩片行道樹》,把課本打開翻到31頁,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行道樹呢?
生:行道樹就是長在道路兩旁的樹,它有凈化空氣的作用……
說得很好,那么行道樹是如何介紹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聽聽它的心里話呢?好,下面我們就跟著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一起走向行道樹的內心世界,傾聽它的訴說。
(二)、整體感知
自己讀課文,找出文中比較難讀、難寫的詞語,并且思考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列樹?為什么?
貪婪 lan 墮落 duo 冉冉 ran 給予ji yu 繁弦急管 紅燈綠酒
(齊讀兩遍,加強記憶)
生:它們是一列堅強的樹
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
(三)、研讀與欣賞
全班齊讀課文。
通過這一遍朗讀,同學們都應該走進了行道樹的內心深處,那么,誰能告訴我那一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生: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下面我們一起來讀懂文章的主旨。
A.行道樹選擇了這種命運,在它的眼里它們的事業是神圣的。什么是神圣?行道樹的事業為什么是神圣的?
生:居民需要新鮮的空氣,行人需要綠蔭,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圣的事業。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個人的幸福的人所從事的事業就是神圣的事業。
B.“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痛苦”在哪里?神圣的事業是痛苦的,毫無幸福可言嗎?
生:因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都不落的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除此之外,行道樹還感到憂愁,因為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污濁,早已不珍惜清新了。
C.“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深沉”是一個形容詞,你認為可以在后面加個什么詞?為什么?
生:幸福。行道樹認識到,為神圣事業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我們為自己的奉獻而自豪快樂。一切神圣的事業都是這樣,需要你為此承受犧牲,但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神圣的,他們也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四)、品味語言
理解文章的主旨,我們再來找一找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比較難理解的。
A.“墮落”一詞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那怎么說“墮落”呢?“墮”,落,掉。“墮落”的一個義項是淪落,流落。行道樹離開家,離開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煙塵里,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墮落”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
B.為什么說“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這一句前面說“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車輛,煙囪不斷制造煙塵,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他們并不珍惜清新。樹木的感受是非常鮮明的,在它們看來,城市充滿煙塵,實在令人悲涼,一行綠樹只有點綴,改變不了悲涼的局面,所以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C.末句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為什么“憂愁”?
污染嚴重,損害市民的健康,遺憾的是,人們竟然習慣了,麻木不仁了,不想辦法治理污染。行道樹盡管盡力制造清新,但是畢竟有限,改變不了大局,它們為城市空氣污染而憂愁,為市民健康而憂愁。
(五)、拓展延伸
聽完了行道樹的心聲,我們已經可以感覺到作者張曉風并不僅僅是為了寫樹而寫樹,而是在寫一類無私奉獻者,歌頌無私奉獻的精神。(借物喻人)
我們可以想到生活中有很多像行道樹一樣,雖然飽受痛苦的煎熬,但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默默地在奉獻著的人,誰來給我們舉些事例呢?
生:邊疆戰士,非典一線,抗洪一線……
是的,他們都是無私奉獻者,他們永遠受到人們的關心和愛戴。
下面,請你們分別以行道樹的朋友原始森林中的樹和人類一員的身份對行道樹說點心里話,以“行道樹,我想對你說……”開頭。
(六)、課堂小結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種職業崗位上都有這樣的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是每一種職業崗位上都有人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我們個體生命多么渺小,普通,我們都應該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讓人生過得有意義。
(七)、作業布置
A.作業本,自主學習資源
B.對行道樹說的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