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
1 、欣賞朗讀,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賞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寫,通過品味文章語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及深層意蘊,提高散文的鑒賞能力。
4 、通過拓展探究,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 導讀課 一課時
師生共同走近散文的天地,探究課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主旨,感悟幽遠 恬淡而深沉的意境。
預習自讀 :早讀:配樂(肖邦鋼琴曲《月光》)朗讀課文。
思考:“我” 揀麥穗 與村姑們 揀麥穗 有什么不同,結果是否相同?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師 :配樂投影:鄉村麥田、金色的麥浪、拾穗的身影等畫面
(肖邦鋼琴曲《月光》) 舒緩、恬淡、憂傷 的氣氛
二、 整體感知 : 通過朗讀、導讀、賞析、比較、 探究課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主旨,感悟幽遠 恬淡 憂傷而深沉的意境。
師 :朗讀第 1 、 3 - 8 自然段
生 :聆聽 感知 村姑 揀麥穗 的習俗
師生 :賞析環境描寫,注意抓住文中關鍵詞、句( 方法 )品味、交流、共同 。
探究 :“村姑們” 怎樣揀 麥穗?
“村姑們” 為什么要揀 麥穗?
窮苦
村姑 揀麥穗 習俗 想像的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 癡夢
癡想
生 :朗讀:女生齊讀第 2 、 12 - 37 自然段,其中對話、灶糖老漢:男生個讀
大雁:女 生個讀。
探究 :“ 我 ”如何 揀麥穗 ?
“我” 為什么要“嫁” 灶糖老漢?
老漢是怎樣一個人?
“我”和老漢關系怎樣?
師生 :品讀細節描寫、注意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細節,感悟、交流、探究:
“ 我 ”:天真無邪、向往快樂 美好、可愛、真摯、丑陋而少人疼愛的少女、
渴求、依戀“人之間真誠”的愛
“ 老漢 ”:賣灶糖老頭、貌丑、慈祥、孤獨、居無定所、純樸、善良、疼愛、
善解人意、持續關愛
習俗(童真)
少女 揀麥穗 往事 人之間真誠的愛
情懷(少女夢想)
師生探究 :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細節,對比、品悟、交流:
投影 : 1 、“村姑們” 揀麥穗 的結果怎樣?
2 、“我”長大后和老漢的關系有了怎樣的變化?
3 、小火柿子兩段描寫有什么不同?小火柿子象征意義?
4 、灶糖老漢死了,“愛”和對“愛”的渴求就不存在嗎?
5 、“我”與村姑 揀麥穗 有什么不同?
6 、“我”與村姑 揀麥穗 的結果是否相同?為什么?
7 、你對村姑們 揀麥穗 的習俗或我 揀麥穗 的往事有什么感想?
師 :小結: 純樸
癡夢 幻滅 令人感嘆
認命
至真至善至美的愛的永恒
愛 永恒 執著 引人深思
對至真至善美的愛執著的渴求
三、 拓展探究 : 散文美不美?美在哪里?藝術特色?
1 、 散文中 景物描寫 的作用和效果:(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渲染烘托 鋪墊背景 線索 )
背景:時間 鄉村社會背景
月夜下的麥田 :環境描寫 烘托:空曠 恬淡 憂傷
意境:幽遠 深邃 田園詩
“沒有任何希求,也沒有任何企望的”樸素的愛
小火柿子 :象征意義
“我”對樸素的愛的渴求 執著
煙荷包 :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是作者童真的情懷和夢想追求的寄托。
2 、人物刻畫 :性格突出(純樸 認命的村姑們;天真無邪、可愛、真摯的“我”和慈愛、孤獨的“老漢”)
反映社會現實(村姑們命運的“可嘆”)
3 、思想性 :
引人深思( “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愛”的永恒及執著追求)
4、 文學性 :含蓄深沉、文筆清新、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四、 知識點擊 : 師 : 投影 : 介紹張潔相關 資料。
五、 朗讀課文 : (配樂肖邦鋼琴曲《月光》)“年復一年。 ┄┄它早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
六、 專題探究 :“人性美的回歸” 分小組討論、代表發言、交流。
“沒有任何希求,也沒有任何企望的”樸素的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 ? 體現 ? 怎樣才能使世界充滿愛?
七、 課后作業 :
1 、預習《我與地壇》自 讀課文思考 : 作者二十歲突然截癱,在十五年漫長歲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說獲獎,思想感情經理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這樣的變化,與地壇這個環境有怎樣的關系?
2 、 拓展探究 :“生存環境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