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發掘文本,讓學生充分感受云南歌舞民族的文化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熱情。
2、了解本文采用的烘托渲染等寫作手法。
3、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感受、自主探究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濃郁的歌舞民族文化的氛圍中,體驗語文的情趣,增長語文的素養。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從文章對“云南的歌會”的描述中,感受云南歌舞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樹立熱愛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
2、了解本文采用的烘托渲染等寫作手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情境導入::
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導入課文。
播放《五朵金花》,暢談對云南的感覺
二、整體感知:
1、本文的作者是誰?
2、云南是什么的家鄉?
3、云南的歌會有哪三種形式?
4、不同形式或內容的演唱分別在什么場合進行?
5、本文寫了誰在唱歌呢?
年輕女人、趕馬女孩、老人、有多叫不出名字的人。
除人外,還有戴勝鳥、云雀唱歌
6、在哪唱歌?
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山路、村寨
7、讀出下列詞語的正確讀音:(略)
三、深入賞析:感受環境美、人情美、場面美
1、自由朗讀,感受環境美、人情美、場面美。談談你最喜歡哪個場景?
(1)山野對歌:人情美
地點很特別: “年輕的婦女各自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
人很淳樸 :與年輕婦女對唱的對手,雖然敗了,但心服口服
活動有趣:從婦女動作上看,是輕松愉快的
(2)山路漫歌:環境美
天藍花美--襯托歌美人美
悅耳的鳥鳴
自然環境--烘托歌的純樸本色
戴勝鳥也是具有靈性
云雀群在藍空和碧草之間載歌載舞,其樂融融
(3)村寨傳歌:場面美
熱鬧壯觀
歌聲和諧
老年人活力四射:燃燒的是激情,傳遞的是智慧和熱情。這種智慧和熱情不會老去,它永遠具有生命的活力
參加“金滿斗會”有附近幾個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而且一連三天才散場,這么多人這么長時間在一起唱歌,是多么的和諧啊!
忙里偷閑,能在忙碌中抽出時間從物質的世界里暫時解脫出來。這一刻,他們完全屬于自己,他們的生命是張弛有度的。正所謂“一張一弛,方顯生命本色”。這就是張弛有度的生命。
2、神情并茂讀:(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感受、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
語言流暢
節奏鮮明
神情并茂
對比云南歌會與流行演唱會的不同?比較后你最想說什么?
四、合作與探究:
1、朗讀一組句子,聯系上下文,體會加點詞的含義:
1、 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中不住點頭。
2、 經趕馬女孩子一喝,才撲著翅膀掠地飛去。(拍)
3、 伏在草叢中的云雀群..... (趴)
4、 (云雀)向碧藍天空中鉆去。 (飛、沖)
5、 用極快速度下墜到草叢中。 (落、降)
2、比較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的不同:
五、拓展:
1、欣賞一組云南民歌,看他們分別屬于哪一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見景生情、即物起興 2、互嘲互贊、隨事壓韻
3、提問題,等對方回答 4、唱其他故事,引經據典
2、齊唱《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3、學唱二三首民歌。
六、小結課文:
感謝沈從文!是他,讓我們停下腳步,去體味這些鄉野間優美的景色和自在
的生命;是他,讓我們回望來路,去揀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們生命中自然鮮活的
基因。學完這篇文章,推薦閱讀沈從文的其它著名作品《邊城》《蕭蕭》
附板書:
山野對歌 人情美
云南的歌會 山路漫歌 環境美 語言美
村寨傳歌 場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