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誦青春》板塊教案
向青春舉杯
板塊一:吟誦青春
教學目標
1. 學習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 能準確地表達作品情感與自己的閱讀感受。
3. 能準確地領悟詩歌所體現(xiàn)的特定時代的青年的精神風貌。
教學設計
三課時
第一課時:賞讀《沁園春長沙》、《相信未來》
第二課時:比較閱讀《致青年公民》、《六月,我們看海去》、《雨巷》
第三課時:小組推選代表,詩歌朗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賞讀《沁園春長沙》
(一) 由《沁園春雪》導入
如果說《沁園春雪》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氣魄,那么,這首《沁園春長沙》則展現(xiàn)出青年毛澤東“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壯志豪情。
(二)背景簡介
這首詞寫于革命形勢日趨高漲的1925年,當時工農(nóng)運動蓬勃興起。一方面,“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顯示出了中國工人的偉大力量;另一方面,農(nóng)民運動的怒火也開始點燃,湖南、廣東、江西、湖北等省的農(nóng)民運動詩人日益發(fā)展。同時國共兩黨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1925年2月,毛澤東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在湖南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運動。1925年10月,毛澤東到廣州,創(chuàng)建全國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時途經(jīng)長沙,重游汀江橘子洲頭,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歲月,創(chuàng)作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扒邎@春”是詞牌,古詩詞的一種形式,屬和長調(diào)。雙調(diào),114字,上闋13句,四平調(diào);下闋12句,五平韻。風格:曠達疏放,豪邁悲壯!伴L沙”是題目。
(三)內(nèi)容簡析
上片重在寫景:開頭點明時間、地點、特定環(huán)境(生討論回答)
中間七句:眼前所見--湘江秋景圖
特點:多姿多彩,生機勃勃
發(fā)出感慨:表現(xiàn)詩人博大胸懷
特點:寫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景:萬山紅遍一派壯麗秋景
小結:看湘江秋景發(fā)詰問
下片重在抒情:由舊地重游引出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同學少年”--早期革命者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詩句)
設問作結:含蓄回答“誰主沉浮”
寫人中蘊含豪邁之情,抒情中顯露凌云之志
(情:風華正茂一段崢嶸歲月
下片小結:憶少年英姿抒豪情
(四)鑒賞要點
情景交織的崇高美:雄奇壯麗富有立體感的湘江秋景,遼闊的視野,濃重的色彩,富有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運用對比手法,描繪形象鮮明。
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從詩中找出重點詞句,作以簡要賞析。
(五)當堂背誦這首詞。
二.賞讀《相信未來》
(一)意象:融入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詩的語言特點:用豐富的意象,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地表達情感,意思表達具有跳躍性。有韻律,節(jié)奏感強。
(二)討論前三節(jié)的意象所表達的意思,詩人的情感。
1.“蜘蛛網(wǎng)”、“灰燼的余煙”、 “失望的灰燼”、 “美麗的雪花”
2.“紫葡萄”、“深秋的露水”、“凝露的枯藤、”
3.前三句中字前后部分意思的連貫。“孩子的筆體”
(三)有感情地朗讀、誦讀。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致青年公民》《六月,我們看海去》《雨巷》比較誦讀
一. 讀指導
參看課本第14頁示例。
二. 分詩誦讀
三. 誦讀情況檢查
讓部分學生上臺誦讀(自薦,小組推薦)
第三課時
一. 歌朗誦會
二. 作業(yè):
1. 以自己對青春的理解、感受,自命題寫一首小詩。
2. 閱讀《語文讀本》“青春頌”部分的五首詩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www.old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