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教學目標:能對相關冬景圖作評論鑒賞
一、導入
回憶熟悉的“春”的詩歌:
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入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冬景又是怎樣的呢?
二、作者介紹
郁達夫(1896.12.7-1945.9.17) 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11年起開始創作舊體詩,1914年開始嘗試小說創作。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1922年5月,主編的《創造季刊》創刊號出版。7月,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發表。1928年加入太陽社,并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12月,小說《遲桂花》發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寫了大量山水游記和詩詞。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8月29日被日軍憲兵殺害,終年49歲。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
三、生自由讀全文
四、內容把握
1、 文章描繪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圖?給各個冬景圖擬小標題。
2、 各小組討論后把小標題寫到黑板上交流。
3、 師點撥:每幅圖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流露的態度是什么?
內容 圖景 特點 作者態度
人居 冬晨談天圖 晴暖 可愛
植被 寒郊草木圖 生氣 易體會
冬雨 農村微雨圖 悠閑 迷人
冬雪 江南雪景圖 閑雅 美麗
旱冬 旱冬閑步圖 晴和 受歡迎
文眼: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五、比較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1、人居:北國的蟄居異境 江南的曝背談天(突出晴暖)
2、植被:閩粵的冬是南國的長春 江南的植被(突出生氣)
3、德國的寒郊散步 江南的寒郊散步(突出宜人)
4、“明朗”:江南的冬季(宜人)/北方的夏夜(明朗) 江南的冬(明朗)
5、舉例比較手法的運用:
郁達夫《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六、鑒賞五幅冬景圖
1、冬晨談天圖
意象: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老翁小孩
朗讀:讀出輕快的意味。
2、寒郊草木圖
意象:蘆花、紅葉、烏桕、草色
學生活動:據師給出的上聯文本意境對出下聯
上聯:滿地蘆花映紅葉
下聯:點點白桕亂梅花/根邊草色漾綠意(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附:本想把“草色”與“烏桕”同時融進下聯中,未果,望同仁們似出更佳下聯。
3、農村微雨圖
背景:微雨寒村
意象:長橋、遠阜、枝椏、白雨、烏篷、“紅黃”、三五人家、若干酒客等。
學生活動:仿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點化這幅冬雨圖。
注意點:平仄、韻腳不作要求,只要意境把握恰當,給人一定美感即可。
景的營造與情的抒發須一致。
附:《天凈沙秋思》 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枯藤老樹昏鴉, 長橋水門遠阜,
小橋流水人家, 白雨烏篷雜椏,
古道西風瘦馬, 茅舍昏燈酒客,
夕陽西下, 暮色漸起,
斷腸人在天涯! ∮崎e客在江村。
4、江南冬雪圖
(1) 鑒賞詩歌營造出的雪景與人性的閑雅的雪趣。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日暮) 晚雪問飲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冬宵) 微雪尋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深夜) 風雪聞歸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早晨) 深雪報梅
學生活動:可請學生試著抓動詞,然后擬出雪景與人情交融的詞句。
(2) 比較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例,郁達夫《雨》:
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風愁煞人” 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
5、旱冬閑步圖――(寫實)
比較:江南冬雪圖――(吟詩)
農村微雨圖――(作畫)
雖然寫法不同,但都為我們展示了江南的冬的美麗。
七、總結全文
1、語言特點:清新純樸
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敘述節奏徐緩,有利于作者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反復渲染,實現景物描寫的繪畫美。
2、畫家劉海粟評:“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這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八、拓展閱讀:
郁達夫《故都的秋》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