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第一單元課外自讀《燕歌行》學案
[密雨斜織理基礎]
一.文學常識填空
高適是唐朝著名的______詩人。他的詩歌以古體見長,尤長于__________,_______即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為__________。此外,著名的同期同類詩人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篇分別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芙蓉樓送辛漸》、《登鸛雀樓》。
二.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燕歌 摐金伐鼓 旌旆 逶迤 單于 碣石 塞草腓 校尉 戍守 玉筯 薊北 功勛
三. 解釋加點的詞。
(一)實虛詞
①作燕歌行以示適 ② 山川蕭條極邊土 ③胡騎憑陵雜風雨
④身當恩遇恒輕敵 ⑤邊庭飄搖那可渡 ⑥死節從來豈顧勛
(二)古今異義
①男兒本自重橫行 ②天子非常賜顏色
(三)多義詞
伐 ①伐薪燒炭南山中 ②十年春齊師伐我:
③故上兵伐謀 ④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窮 ①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②固將愁苦而終窮
③所識窮者得我歟 ④接天蓮葉無窮碧 ⑤復前行,欲窮其林
四.談談你對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男兒本自重橫行 ②身當恩遇常輕敵
③邊庭飄搖那可度 ④死節從來豈顧勛
[精思熟慮研文本] 仔細研讀《燕歌行》并填空。
1.本詩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于揭示民族矛盾,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____,第二段八句寫______,第三段八句寫______,第四段四句寫__________。各段之間,脈理綿密。
3.本詩處處隱伏著鮮明的對比。從貫串全篇的描寫來看,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都是鮮明的對比。而結尾提出李廣,則又是_________對比。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最為沈至”(《唐宋詩舉要》引吳汝綸評語),這種對比,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因而大大加強了諷刺的力量。
[課文相關要知道] 戍邊將士的沉吟 --邊塞詩形成的原因
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邊塞戰爭及各民族之間的頻繁交往,就不會產生豐富多彩的邊塞詩歌。唐朝國力強盛,在這期間,各民族的融合、分裂,無不給當時社會以深刻的影響。其中戰爭的影響尤為突出。當時唐朝與契丹、突厥、南詔,都發生過大規模的武裝沖突,尤其從開元中期至“安史之亂”爆發的近三十年中,邊境幾乎沒有一年不發生戰爭。頻繁的戰爭,火熱的生活,吸引了許多詩人的注意力,當文人們看到浩浩蕩蕩開赴邊塞的大軍,不時獲悉從塞外傳來的捷報,怎不會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們心中強烈的創作欲望?也正是由于這樣,一些詩人開始赴邊塞,去親身經歷戰爭的宏大場面,接受戰爭的洗禮,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觸邊塞的風土人情。邊塞,這塊過去人們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時又重新產生了神奇的色彩,這里無論是戰爭場面還是風土人情,甚至季節的變化,山水情態都有別于內地,引得詩人們興致勃發,于是,大量描寫邊塞戰爭,邊塞風光,邊塞風俗的詩歌產生了......
[厲兵秣馬赴沙場]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下列問題。
營州歌 唐 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1.試分析詩中少年的形象。
2.本詩構思上的特點是什么?
3.詩中“狐裘蒙茸”見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千鐘不醉”見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歲能騎”見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步緊隨向高考]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試題 (上海試卷)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8分)
小 重 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注】蛩(qióng):蟋蟀。
1.下列各句中為岳飛所寫的一句是(1分)
A.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B.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C.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中說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這首詞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有人評岳飛詞說:“一種壯懷能蘊藉(含蓄而來顯露),諸君細讀《小重山》。”請結合這首詞所表達的感情,談談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密雨斜織理基礎]
一.邊塞 七言古詩 《燕歌行》《高常侍集》 岑參 王昌齡 王之渙
二.yān chuānɡ jīnɡpèi wēiyí chán jié féi xiào shù jìzhù xūn
三.(一)給……看 盡 仗勢侵犯 常 遼遠 為節氣而死即為國犧牲,為動用法。
(二)①(古) 恣意馳騁 (今) 貶義詞,依仗暴力做壞事②(古)特別 (今)程度副詞,十分 (古)光彩,獎賞 (今)色彩
(三) ①夸耀 進攻 挫敗 砍伐②困窘 不得志 生活困難 盡 走到盡頭
四.①句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隱含譏諷,預伏下文。②交代被圍兵敗的根源,漢將橫行的豪氣已灰飛煙滅。③寫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相去萬里,永無見期,度日如年。④戰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
[精思熟慮研文本]
讀《燕歌行》填空。
1. 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
2. 出師 戰敗 被圍 死斗的結局
3. 士兵的效命死節 與 漢將的怙寵貪功,
士兵辛苦久戰與室家分離漢將臨戰失職,縱情聲色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古今
[課文相關要知道](略)
[厲兵秣馬赴沙場]
1.自幼熏陶于牧獵騎射之風,養就了好酒豪飲的習慣,練就了馭馬馳騁的本領。
2.即興寄情,直抒胸臆。
3.可愛之狀 豪放之性 勇悍之狀
[步步緊隨向高考]
1. C
2.希望抗金報國。
3.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4.此詞表現了立功不易、若無知音的沉郁情懷, (2分)實質上與作者通常表現的豪邁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1分)(意思對即可)
( 山東淄博第十一中學 李太永 litaiyong1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