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
一、教學要求:1、探討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樹立正確的道德觀。2、抓住關鍵句,揣摩作者的思維
流程,領會重要句子的含義。3、 理清本文的論證結構,培養嚴密的思維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抓住關鍵句,揣摩作者的思維流程,領會重要句子的含義。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二)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速讀,思考:對善良的評價是一個古老的話題,王蒙對善良的議論有哪些新意?
【作者認為,善良與兇惡相對善良是稚弱的,常常敗于兇惡的手下,但善良每敗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多數情況下,善良之不為惡非 不能也,是不為也。即使自以為百分之百的代表著真理和正義也不應該濫惡。相信國人終歸會愈來愈善良。】
2、理清結構。
【全文分為三個部分:一(1-4)針對社會生活中善良似乎過時,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二(5-11)闡述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并把善良與兇惡作對比,強調了善良的力量與作用。三(12)重申自己喜歡善良,相信國人會變得愈來愈善良。】
(三)品味語言,理解句子。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子和對比句。
2、品味相關句子。
①“在生存競爭中,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中,利益原則與實力原則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則。”
【這句話揭示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現象。生存競爭是一種優勝劣汰的過程,有實力者往往戰勝軟弱者,而且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顧一切,不惜損人利己,甚至踐踏道德。但句中的“似乎”表明這些現象不是普遍的絕對的,而作者也相信道德原則并未完全被代替,這是他立論的基礎。】
②“善良也是一種智慧……一種樂觀。”
【這句話是對善良的性質的較全面的概括,它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善良”的深層含義。這句話闡釋了作者在上文論述善良在與兇惡作戰的過程中盡管常敗,但每敗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的觀點的原因。】
③“事情往往是這樣……而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最不善良。”
【這句話是扣緊首句“善良可以與天真也可以與成熟與超拔聯系在一起”展開的具體闡述。小孩子天真,不諳世事,不知人世險惡,所以善良;真正參透的人與世界的強大的人因成熟、超拔,不會濫用權力,所以也善良。】
3、理解句群。 ◎“善良與兇惡相對的時候……善良常常敗在兇惡的手下。”
①第1、2、3、4、句與第5句是什么關系?第1句與第2、3、4句是什么關系?第2句與第3、4句是什么關系,第3句與第4句是什么關系?【前三問是因果關系,后一問是轉折關系。】
②細細揣摩這組句子對表意的作用,說出這種句式運用的妙處。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