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馬鈞傳
傅玄
【作家作品知識】
l 本文《馬鈞傳》選自裴松之注的《三國志》卷29《杜虁傳》。傳主馬鈞被世人稱為扶風先生,他的生平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沒有專傳,只是裴松之在《三國志杜虁傳》的注文中引用了這篇文章。
傳主馬鈞是三國魏國的一位科學家,他善于發明創造和革新機械,和那些只會說空話、不重視科學實踐的豪門貴族有著本質的不同。
本文作者傅玄,三國魏末到晉初時的思想家。少年時家境貧困,經過個人努力,官至散騎常侍,受封為子爵。此人學問淵博,精通音樂,文章也寫得很好,也算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的已經失傳的《傅子》,是討論當時學術思想和政治制度的著作。
【翻譯基礎點撥】
【一】通讀本段后,請概括大意:簡介馬鈞的出身,指出他是“天下之名巧”。
第一段:
l 技巧點撥- 引入“逐字組詞”翻譯技巧!
① 精讀本段并詳釋翻譯重點:
馬先生鈞,字德衡,天下之(的)名巧(有名的技術高超的人,巧-形容詞作名詞)也。少(年少)而游豫(過著玩樂的生活),不自知(自己不知道)其(指馬鈞自己)為(是)巧(技術高超之人)也。當此之時(在這個時候),言(言談)不(沒有)及(談及)巧(技術的問題),焉(怎么)可以(可以,能夠)言(談得上)知(知道)乎(呢)?
② 及時練
1、 馬先生鈞,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譯為:馬鈞先生,字德衡,是天下的有名的技術高超之人。
2、 當此之時,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譯為:在這個時候,他沒有向人談及技巧問題,又怎么能夠談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二】通讀第2-6段后,請概括其大意:
介紹馬均在科學技術革新上的貢獻。
第二段:
l 技巧點撥-練習“逐字組詞”翻譯技巧!
⑴ 精讀本段并詳釋翻譯重點:
(馬鈞)為(擔任)博士(一種專門顧問性質的官員,古今異義,今指一種學位),居(生活,家境)貧(貧困),乃(于是)思(思考)綾機(織綾機)之變(的變革問題),不言(不說)而(但)世人(已經)知(知道)其(他的)巧(巧妙)矣(啦)。舊綾機(舊時的織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織五十綜就需要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先生患(擔憂)其(這樣,指代前面的情況)喪功(耗力)費日(費時),乃(于是)皆(都)易(改為)以(用)十二躡(來織)。(織綾機改進之后)其(那些)奇(奇特的)文(通“紋”,花紋)異變(各種各樣的變化)因感(隨心所欲)而(而)作(編織)者,猶(猶如)自然之成形(天然形成一樣),陰陽之無窮(陰陽一樣變化無窮)。此(這種)輪扁(技術工人)之對(對-形容詞作名詞,譯為:對話),(就如同)不可(不可以)以(用)言(語言,名詞)言(言說,表達,動詞)者(的那樣),又焉(怎么)可(可以)以(用)言(語言)校(校驗)也(呢)?
本段補充注釋:
【輪扁之對】《莊子天道篇》記敘:一個制造輪子的工人輪扁對齊桓公說,古人的書知識一些糟粕,真正巧妙的地方,是語言難以表達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
⑵ 及時練
1、其奇文異變因感而作者,猶自然之成形,陰陽之無窮。
譯為:那些隨心所欲編織出來的各種各樣變化奇特的花紋,如同天然形成的一樣,又如同陰陽的變化一樣無窮無盡。
2、此輪扁之對,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譯為:這種技術工人的對話,就如同不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那樣,又怎么可以用語言來校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