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
方案A
教學目標
① 識記重點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和主題。
② 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③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④ 學習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內容和主題;理清思路和線索;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看注釋,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查找有關魯迅的資料,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感知文章內容,理清課文思路和線索,把握文章主題。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嗎?在魯迅的生活中,在異國他鄉、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屢遭侮辱時,
一位恩師以無私的關愛和真誠的鼓勵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永遠的烙印;在那個特殊年代里, 發生了一段感人至深而又發人深省的往事,不是那段往事,或許中國的醫壇上會多一位著名的醫生,而中國的文壇上就會少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位恩師就是藤野先生,這件往事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速讀文章,去認識那位令作者一直不能忘懷的藤野先生,去了解那件永遠也揮之不去的往事。
(或者由學生介紹查到的有關背景材料導入。)
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檢查預習:
“讀一讀,寫一寫”,讀準字音,并理解詞義。
整體感知
閱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如果你沒有讀課文,假如讓你寫這篇文章,你會怎樣寫?,你會寫些什么呢?本文的主題會是什么呢?
(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先介紹一下藤野先生是一位怎樣的人,再舉具體事例來加以描繪,最后點題,藤野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先生。
是的,這樣寫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可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一波三折,況且是大手筆的魯迅呢!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領略藤野先生的風采,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了解那件改變了魯迅命運的往事,去探討文章到底是怎樣寫的。
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可以聽錄音帶、可以是教師朗讀、可以是師生同讀)
① 文章寫了那么多的事,這些事分別發生在哪里?分別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② 文章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③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聽讀完課文后,一定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①在東京(1~3自然段)--在仙臺(中間的自然段)--在北京(后三個自然段),由此可見文章可以分為三部分。
②本文的敘事線索有明線和暗線,明線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來組材,暗線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貫穿始終。(如果學生沒有找出暗線,教師也不必著急,可放到學完文章后,教師點撥,學生自己悟出。若沒有,教師可設一小臺階,讓學生找出。)
③ 贊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過渡]本文選自《朝花夕拾》,作者回憶的是在日本留學的一段經歷,主要歌頌的是藤野先生,可開頭部分那么多的篇幅卻沒有寫藤野先生,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可以從自己查閱的資料中找找答案。
四人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討論解決明確:
作者是懷著很美滿的夢,東渡日本,“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愿望留學的,可在東京的清國留學生卻把學習環境搞得烏煙瘴氣,失望和憤懣使他決定離開東京,去尋一方學習的境地。這樣既寫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又交代了作者離開東京的原因。而在見到藤野先生之前寫仙臺學校和幾個職員對我的照顧,一方面是說日本人民的友好,另一方面也是從正面來襯托了藤野先生。寫日本“愛國青年”的行經,則是從反面襯托了藤野先生。
小結:是啊,為了救國救民,魯迅先生懷著一腔熱血選擇了到來東京尋找方法和道路;可是,清國留學生的種種丑態卻使他失望了。失望中,他苦苦尋找,他又一次選擇,選擇到仙臺去學習醫學。在仙臺,魯迅認識了這位給他留下了永遠的烙印的恩師--藤野先生。
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完成課后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重點研讀 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感知了課文內容,理請了文章的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了作者到仙臺的原因,本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的筆端,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研讀與賞析
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在仙臺”部分。
①在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②你認為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什么?說說理由。
③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醒的往事是什么?請你帶著感情復述一下這件往事。
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討論明確:
①共記敘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②最讓作者感動的是,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
學生說完后教師小結: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后,處處受辱挨打,就是在日本留學,也受到日本“愛國青年”的歧視和侮辱,作者飽嘗了弱國國民的辛酸,深切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遭遇。而藤野先生卻誠懇地對待這樣一位弱國子民,真誠地幫助這樣一位來自弱國的學生,不僅是作者,就是現在的我們,不也被藤野先生治學嚴謹、正直無私、熱情誠懇,又毫無民族偏見的高貴品格深深地感動了嗎?師恩難忘啊!
③棄醫從文。學生復述完后,再請同學予以評價,重在體會作者的感情。
④課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之情。
小結:是啊,作者又選擇了,選擇了棄醫從文,因為他“覺得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作者兩次異地求學,兩次展轉奔波,無不貫穿著一種情懷,那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這是作者一段重要的感情經歷。
問題探討
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調、重音等)之后交流,說說為什么喜歡。或者對不懂的問題、或你認為重要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文章寫了那么多的內容,卻有條不紊,請認真體會一下,這是為什么呢?提示:文章除了以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來組材外,還有沒有另外一條線,是一條什么樣的線呢?--是因為文章有兩條線,另一條是暗線,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貫穿始終的。)
如:怎樣理解“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
如:“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大清國的臣民精心打扮,招搖過市,自我陶醉,“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如:我喜歡這段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寫,文章能抓住人物特征、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上課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活脫脫地刻畫出一個不拘小節、不修邊幅的人物。
可以讓學生多找一些,多多感悟,教師可就要點處加以點撥。
拓展延伸:
①魯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選擇,你想過嗎?他的每一次選擇的支點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動。盡管我們同學的年齡不大,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次選擇,請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魯迅先生比較比較,看看你選擇的支點是什么?與魯迅有什么不同?
②夜深人靜時,面對掛在東墻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二十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和藤野先生對一段話。
自主思考后交流。
小結: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了藤野先生的幾件往事,在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先生的無限感激之情。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魯迅全集》來征求魯迅的意見,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魯迅逝世那一年,有一位記者拿來一張魯迅逝世時的照片給藤野先生看,藤野這才知道魯迅逝世的消息,當時,藤野先生正襟而坐,把那張照片舉過頭頂,然后提筆寫了“謹憶周樹人君”,可見藤野先生對魯迅的敬慕之情是多地深切啊!
布置作業:
1.將自己課堂上交流過的一段對話整理在作業本上。
2.抓住人物的特征,通過二三件具體事例,來刻畫給你幫助最大的一位老師,600字左右。
點評
《藤野先生》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傳統篇目,距學生實際生活較遠,雖然參考資料比較豐富,但是教學難度卻大了些。本教案教學目標是緊扣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設置的,合理而有梯度,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教學流程呈板塊狀,能有效地延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注意力,能使課堂出現二三個小高潮,如此就能保證課堂的實際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設計始終將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將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感情的權利實實在在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獨特的體驗中去反思,從而獲得感悟人生的欣喜與愉悅,確確實實地得到教益。課堂設計體現了教師不照搬教參,而是將自己研究的課文學習心得以及感悟發現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點撥到位,能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內容上,由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符合認識規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教案可操作性強,既重視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又不忽視語文素養的提高,使語文課達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統一。同時,還注意了將課堂所學延伸到生活實際中,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高層次--應用,從而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1 藤野先生(方案B)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②揣摩體味相關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學習細膩描述人物言行的寫法。
④體會愛心獻給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①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文章的內容與主旨。
②揣摩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體會愛心獻給他人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學生:①預習課文內容,自學字詞,把握文章大意。
②搜集古今中外尊師的故事和與尊師有關的名言。
③回憶自己讀書生活中哪位老師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口頭說文,抒發自己的真情,與大家共享。
教師:①準備好有關教師給學生深刻影響的事例,如毛澤東和老師徐特立先生,海倫凱勒與莎莉文老師,福樓拜與莫泊桑等等,以豐富文章的內容。
②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可幫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如詩歌、故事、名言、歌曲等,如《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②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文章主旨。
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1.導入:①可以由名人的故事導入,如毛澤東深受徐特立先生的影響等。
②可以由尊師的名言導入:“學必求良師友”“疾學在于尊師”等等。
③也可以由自己的真切感受導入,如:一張賀卡(見下面導語)。
同學們,在我的辦公桌的玻璃板下有這樣一張賀卡,上面寫道:“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人生可以重新選擇,我愿意把選擇的權利交給我自己,那就是每三年留一次級,這樣我就可以永遠追隨您。卡片是小了一點,但卻是我最愛的一張,假如有幸被壓在您書桌的玻璃板下,它就是我,天天在遠遠凝望著您。”這是一位學生畢業時留贈給我的,這滾燙的話語,誠摯的感情,長久地感動著我,人世間親情萬萬千,但師生情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純潔的。多少人曾給了老師無限的尊敬和愛戴,今天,我們一同來走近魯迅先生,感悟魯迅先生與他尊敬的老師藤野先生的一段師生情吧。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課題:藤野先生
目標: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②揣摩體味相關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學習細膩描述人物言行的寫法。
④體會愛心獻給他人的美好情感。
作者、作品背景簡介。
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深刻,與特定的時代背景關系密切。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說說20世紀初中國落后挨打的社會狀況,進一步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2.感知內容:
⑴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方法:眼看、口說、手寫、心記
緋紅 標致 落第 不遜 詰責 托辭 油光可鑒
抑揚頓挫 深惡痛絕 物以稀為貴
要求: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寫出漢字。
⑵配樂朗讀(小提琴曲《思念》),學生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①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②文章的內容是贊揚藤野先生還是寫作者的愛國思想?還是二者兼而有之?
③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以上內容放給學生討論,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⑶課堂交流
提示學生注重分析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見解,要有理有據地說明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發言,互評后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歸納:
①本文的敘事線索有兩條:作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是明線;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愛國主義思想是暗線。
②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教師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幫助學生理順:贊揚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應是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因為從作品的實際效果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性格和品質,都留給了作者深刻的印象,所以歌頌藤野先生是主旨。如果學生仍有分歧意見,也不必急于糾偏,可以在第二課時的重點研讀中繼續感悟。(有分歧,有見解,有碰撞,才有智慧)允許學生拓展思考。
③作者原本的愿望是到仙臺學醫,后決定棄醫從文,而促使這一感情變化的是“電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
研讀賞析(上)
1.教師導學:
通過整體感知,我們感受到這篇回憶性散文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真摯的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同時,作者也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文中洋溢著愛國主義感情。下面,我們深入地研讀一下課文內容,看看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的。在研讀中,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2.自主探究
學生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可跳讀),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見解,從而學會提出問題。
3.小組討論,交流發言
經過發言、互評、篩選和整理,教師引導學生將思考題集中列出。如:
①作者抓住了怎樣的人物特征?
②文章主要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哪些具體事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思想品質?
③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作簡要分析。
4.對提出的問題可以引導全班討論,基本可以明確為:
①作者具體寫了藤野先生的外貌,“黑瘦”、“八字須”、“緩慢而很有抑揚頓挫的聲調”“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衣著“模糊”,穿舊外套,生活簡樸,治學嚴謹。
②添改講義、修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嚴格要求、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及對待科學的求實精神。
③語言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例如懷念藤野先生,作者寫道:“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直抒感激敬仰之情。寫赴仙臺途中、電影事件、棄醫從文、告別藤野先生,字里行間充溢著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充滿感情的語句,品味蘊含在字里行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業
⒈識記字詞,寫一段話,用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可自由選擇5~8個)。
⒉認真閱讀作者棄醫從文的有關語段,談談自己的感想。
⒊哪位老師曾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我的老師我的愛”為話題,準備口頭作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作者棄醫從文的有關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詞句,感受語言的藝術感染力。
③體驗反思,學會關愛他人,感念師恩,并進行口頭說文。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1.學生交流用詞寫話。
2.交流后稍作評價。
研讀賞析(下)
1.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并首先研讀了對藤野先生的描寫,從中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熱情、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也感受到了作者對恩師的深切懷念。今天我們繼續研讀課文,體會本文除了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外,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①魯迅為什么要離開東京去仙臺學醫?
②后來為什么又棄醫從文呢?
③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么?
④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句子,并認真體味。
課堂討論
學生就以上問題,展開討論,允許有爭論。學生在討論中可以向同學或教師質疑,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通過討論基本可以明確為:
①魯迅先生在小說集《〈吶喊〉自序》中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魯迅先生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愿望選擇學醫的。
②在仙臺學醫時,看了槍斃中國人的電影,且“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于是萌發了“棄醫從文”的思想。他此刻“覺得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愚弱的國民,終受宰割,第一要著,是在改變國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由此看出魯迅棄醫從文的選擇中深深浸透著魯迅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實踐著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③可以對事件、人物進行評價,也可以談對自己未來的思想影響等等。允許各抒己見,不必過于限制,教師要及時點評升華。
④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自由選擇最能體現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語言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3.學貴質疑
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后可由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并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弄清疑惑。
也可以由教師向學生質疑,如:
①你覺得文章中哪些片段或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鳴?談談體會。
②“日暮里”和“水戶”為什么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作者寫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質時,為什么要寫自己的心理活動?
引導學生除了從客觀上把握文章主旨,還要學會細致入微的品析文章。
4.體驗反思
①面對藤野先生的照片,魯迅先生也許想說些什么?展開想象,模仿作者口吻,對藤野先生說一段話,表露一下作者當時的心跡。
②生活中,哪位老師曾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說給大家聽聽。
以上活動任選一題,比一比誰說得好。
布置作業:
①以作者的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
②以“我的老師我的愛”為話題,寫一篇回憶性文章,表達師生深情。
可以選做,準備在活動課上交流。